毕友网

毕友网 > 分享 > 自我对话 > 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2016-03-20 20:01:21小毕 122636

毕友一言:

  为人处世切忌“目光远大”,一定要“鼠目寸光”,把眼下该办的事办好。这样所有的矛盾,都会在你往前走的过程当中自然化解掉。


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今天的“与自己对话”系列为大家推荐两篇文章,共赏共勉。

这个时代的人为什么总是纠结?

作者:杨壮(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BiMBA联席院长)

  有六个原因使我们中国人在这个时代特别纠结。

  第一、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政治开明、社会公正、法制透明的诉求越来越高;

  第二、经济奇迹变成了新常态,很多产业面临颠覆,危机感大增;

  第三、我们一直在改革,本身就是不断打破确定性,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加速使变化更快更显著;

  第四、知识和信息更加发达,分工更加深入,我们每个人变得更专的同时,也必然对更多的东西显得“更无知”;

  第五、中国人的价值观一直不稳定,有些人无视道德却可以炫富;

  第六、我们生存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危机感,包括自然环境和恐怖主义。

  所以在这么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人的心理面临巨大的压力,纠结在所难免,心理疾病也有高发的趋势。

  面对纠结,我们应该怎么办?答案并不复杂: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你的选择,学会放弃。今天的中国人所面临的选择空前得多,很容易患上选择综合症。而选择综合症的核心在于你内心深处的自我不清晰,价值观不坚定,对很多事情既贪婪又恐惧。该坚持的不敢坚持,该放弃的舍不得放弃。

  纠结问题其实只是我们很多人的表征,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而更深的原因是价值观不清晰不坚定。价值观我们现在提得比较少,通常也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必须明白,价值观是人一生最重要的东西,因为价值观是你做一切选择的标尺。价值观是选择的排序,但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排序呢?对此,乔布斯在一次演讲中说得很清楚。

  大家都知道,史蒂夫·乔布斯是苹果历史上的灵魂人物,他不仅改变了智能手机,更改变了全世界。他去世前在斯坦福大学有个非常著名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透露了自己如何对各种选择进行排序。乔布斯说,他经常提醒自己也许快死了,尤其是生病之后。在做每一件事情时,他总在想,如果今天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天,在做重大判断、重大决定时,那些外界最看重的期望、名誉,那些所谓的困境,对失败的恐惧,都全部消失了。当你面对死亡时,最重要的东西才会在你内心显现,才会醒悟你真正值得做,值得坚持的东西。

  中国人纠结比较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的价值观非常多元,非常复杂。同样面临一件事,面临一个选择,受孔孟之道或者说受儒教影响比较重的人,他有一套选择,而受老庄思想影响的人又是一种选择,相信佛教、禅宗、基督教的人又是一种选择。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还在不同的组织机构里,有领导,有同事,这些不同人的选择对于价值观不清晰的人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会让一个本来就内心不坚定的人变得更加无所适从,变得更加纠结。还有特别要指出的一点,那就是家庭尤其是父母对我们的价值观影响很大,甚至起到主要影响。而我们的家庭却千差万别。

  总之,就中国当前的情况而言,改革依然需要不断深入,技术更迭也在加速,我们面临的不确定性只会更多。因此,我们要走出纠结,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往哪个方向努力,除了刚才讲的乔布斯方法,我特别要再补充几点:

  第一,我们一定要选择正确的事情。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有一句名言:首先要做正确的事情,其次才是正确的做事;因此,每个人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价值观、是非观,要相信光明,追求公正,绝不能因此某些人不遵守道德的底线就失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腐败就是腐败,错的就是错的。错误的事情绝不会因为做的人多了而变成正确。

  第二,我们一定要选择自己内心喜欢的事情。我们不仅要选择做正确的事情,还要尽最大努力选择自己内心喜欢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愿意做的事情。不要违背自己的内心。纠结是什么,纠结就是违背自己的内心。

  第三,做自己擅长的、有比较优势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感兴趣的未必是我们最擅长最有比较优势的。在分工不断深入的社会里,你的立身之本可能不是靠你的兴趣,而是你的专业。专业能力的发展最需要的就是你的天分,你的比较优势。因此,每个人真正告别纠结,还离不开自身天赋或比较优势的发现和发展。

  因为价值观对于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我特别期望中国大地上的每个人都能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只有我们都坚持正能量,每个人都阳光透明、公开公正,整个社会才能阳光透明、公开公正,我们的下一代才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长大,才能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在这方面,影视文化也有一份责任,我们的电视剧不是《潜伏》就是《甄缳传》,连《熊出没》都充满心计与报复,太多负能量。这一点应该向韩国学习。

  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如今也纠结得很严重,他们的问题足以说明一个道理:纠结与聪明无关,只与你的价值观有关。他们的纠结说明他们不管在北大学多少知识,至少还有一样特别重要的知识没学会,那就是:人生的选择。他们在无数种选择之间彷徨,说明他们内心既贪婪又恐惧,既想拥有权力,又怕得不到财富;既想成为受人尊敬的学者,又怕熬不住冷板凳。

  最后,我特别希望大家都不再纠结,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尤其是能找到并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真正拥有幸福快乐不纠结的人生。


破解纠结:专注于当下

文|罗振宇,摘自《逻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

  我想通过《战天京》这本书里描述的故事,还有曾国藩这个人,来破解一个话题:两难中的纠结。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当中都会遇到两难。举个例子,有朋友找你借钱,你舍不得,可是又怕得罪他,这不就纠结了吗?在这种情况下,仔细分析一下你纠结的具体事情,马上就能捕捉到原因——你是把未来可能发生的两个矛盾的结果,放在了现在。其实,只要你往前走,你会发现根本没有矛盾。这话怎么理解?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有一个朋友在网上问我,说最近与一个女孩网恋,但是父母坚决反对。他要是跟女孩在一起,就是对父母不孝;要是跟父母在一起,又断送了一段美好的爱情,所以很纠结,这该怎么办?

  我说很简单,该爱这个女孩你就去爱,该结婚就结婚;同时,该孝顺父母,你就孝顺父母,哪有父母会一辈子记恨子女的?只是你把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调到了现在,所以才让它产生了矛盾。

  因此,专注于当下,就是破纠结最好的法门。

  我自己为人处世其实就是这样。我这个人有点直,说得不好听一点儿,就是个二杆子。二杆子一定不好吗?不见得。比如说遇到事情的时候,我该发火就发火,然后该跟别人好就跟别人好。时间一长,别人就知道我是这样的性格,谁也不会把我当坏人来看,会觉得我具有很大的确定性,跟我交往的时候不需要玩什么心眼,这反而成了一件好事。

  这套心法我是从哪儿学来的呢?我是通过观察我一个同学认识到的。我这个同学在一个很大的机构里工作,那里面人际关系非常复杂。但是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的政治敏感度几乎为零,我总说他“政商”为零。

  他对很多人的阴谋诡计完全无感,看见就跟没看见一样。但是他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在业务上非常棒。这样一个人,最后反而成了那个环境里面的最后赢家,现在官还当得挺大。

  从他的身上,我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为人处世切忌“目光远大”,一定要“鼠目寸光”,把眼下该办的事办好。这样所有的矛盾,都会在你往前走的过程当中自然化解掉。

  曾国藩用的其实也是这样一套心法。有个字在古代儒家的修身当中非常重要,就是诚恳的“诚”字。李鸿章在晚年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就说我的老师曾国藩,教我最重要的就是这个“诚”字,这真的是让我受益无穷。

  曾国藩曾经问李鸿章:“你跟外国人打交道,打算用什么方法?”李鸿章说:“我跟他们打痞子腔,跟他们耍无赖。”曾国藩说:“不好,你要跟他们用一个‘诚’字,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是人,人都讲道理。只要你用一个‘诚’字,该怎样就怎样,对方就不会欺负你;即使他欺负你,那也只是实力差距带来的正常结果,总比你耍无赖、使巧计,最后吃一个大大的暗亏要好得多,对谁我们都应该秉承一个‘诚’字。”

  在人际关系的处理过程当中,经常就是这样的。《战天京》这本书里还写到一个例子——同治九年(1870年),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这就是晚清史上著名的刺马案。慈禧怀疑是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干的,于是把他叫来,阴阳怪气地问:“此事甚奇呀!”曾国藩回答得非常简单:“我也觉得此事甚奇。”一个字也不多说,完全不跟老佛爷辩解。老佛爷拿他一点儿招都没有。

  另外一个例子,朝廷要封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一个官,曾国荃嫌小,就打算撂挑子,给朝廷上了一个表章,要求再给自己降级。曾国藩劝他不要这样,说慈禧、恭亲王奕?都是明白人,千万不要跟老中医玩偏方。何必呢?跟明白人不要干这种事。

  再比如说,左宗棠经常在背后给曾国藩捅刀子,曾国藩的处理方式也非常简单,该解释这件事就解释这件事,过后我全当没发生过;该帮你左宗棠的时候,我还是要帮你。

  这就是曾国藩为人处世的准则,这也就说回到了我前面讲的那个贬义词:鼠目寸光。我就处理眼下这一件事,处理好了,不考虑周边的第二层、第三层博弈关系,这反而是在乱局中、变局中最最聪明的方法。

  有一则禅宗故事,有个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你年轻的时候都干些什么呀?”

  师父说:“我就是砍柴、挑水、做饭。”

  小和尚问:“那你得道开悟之后,你都干些什么呀?”

  师父说:“我还是挑水、砍柴、做饭。”

  小和尚问:“那有什么区别呢?你活了一辈子也没什么进步啊?”

  老和尚说:“不对,有进步。我年轻的时候是砍柴的时候想着挑水,挑水的时候想着做饭。现在呢,我开悟了,我现在砍柴的时候就砍柴,挑水的时候就挑水,做饭的时候就做饭。”

  人的境界差距就是这么一点儿。我们如果在地上画一道半米宽、5米长的通道,你走过去完全没有问题。可是如果这条通道两旁是悬崖,你还能走过去吗?你就会肝儿颤。

  为什么会肝儿颤?因为你会想到未来,向左一步会掉下去,向右一步也会掉下去。其实是你想多了,如果你没想两边,半米的宽度足够你走很长的距离,完全不会掉下去。

  为什么有的人做事那么顺呢?往往就是他专注于当下,没想太多。

  最后,我再给大家讲两句我听来的话。

  第一句,仍然来自于曾国藩:“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这就是说,未来发生的事情,我根本就不迎上去想它;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不让它杂乱,要做什么就专心做什么;当这件事情过去了,我绝不留恋它。

  第二句,来自于我师兄刘春,就是微博上非常著名的刘春。他曾经也在一个人际关系非常复杂的大机构中工作,我就问他怎么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当时刘春师兄跟我讲了十六个字的箴言,我一直记到了今天。哪十六个字?“不问是非,埋头业务,屁股干净,尽力协调。”

  如果一个人真能做到这一点,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干什么样的工作,即使做不出像曾国藩那样的事业,我想他的人生也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