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网

毕友网 > 产业 > 汽车 > 产业探索之汽车产业:全球智能驾驶市场发展现状及代表企业

产业探索之汽车产业:全球智能驾驶市场发展现状及代表企业

2016-12-02 22:16:42小毕 10567

毕友一言:

请你在春天到来的时候,轻轻歌唱,唱一首关于冬天的歌谣,漫漫长长,我在你温暖的路上。

产业探索之汽车产业:全球智能驾驶市场发展现状及代表企业

作为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智能驾驶产业近年来一直作为国内外热议的话题。本期文章将对全球智能驾驶市场发展现状及代表企业进行梳理汇总,供参阅。

一、全球及中国智能驾驶市场现状

根据易观分析,目前全球智能驾驶市场正处于探索期阶段,全球智能驾驶研究竞赛处于白热化阶段,率先推出相应产品的企业将在领域中存有一席之地。预计到2019年,全球智能汽车市场将迎来洗牌阶段,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将被淘汰。经过短暂的市场启动期,到2021年,少数产品成熟的企业将主导市场,智能驾驶技术也将逐渐得到普及。


近几年,联合国、美国、欧洲多国、亚洲多国均对智能驾驶制定了多项相关政策,以促进智能驾驶汽车与现有交通系统的融合,并鼓励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2016年3月,联合国发布《国际道路交通公约》修正案,允许汽车在特定期间内进行自动驾驶。美国联邦政府认可谷歌无人驾驶车的合法地位。内华达州率先向谷歌颁发许可证,允许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在一般道路上行驶。法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均宣布将投入大量资金支持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相关研究。2015年5月,中国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将无人驾驶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目标。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已提上日程。


另一方面,智能驾驶汽车的量产与普及尚有较多瓶颈。


二、智能驾驶产业生态图谱

从软硬件到商业应用,智能驾驶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智能驾驶硬件主要由感知、决策、控制三部分组成。其中感知部分主要包括车载雷达、车载摄像头等智能设备,主要功能是对汽车内部及周围环境信息进行收集和初步整理。

决策部分主要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等智能设备,主要功能是对感知部分传输的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并下传应对指令。控制部分主要包括电机、电控、储能设备,主要功能是将中央处理器的指令下达并为汽车提供能源。

决策部分的智能设备提供商主要是PC、平板和智能手机芯片的提供商,但相较电脑和手机,智能驾驶汽车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是指数级的增长,拥有深厚的技术沉淀和研发实力的芯片制造企业在进入智能驾驶行业时将具备较大的优势。

另外,目前智能驾驶汽车主要以锂电池为主要储能设备,但锂电池存在低温性能较差、产品一致性差等问题。随着智能驾驶的发展,储能设备也将更新迭代出性能更高的产品。

高精地图是智能驾驶系统中的至关重要的部分,其定位、导航等基础功能极大影响驾驶过程的准确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地图厂商不断的追求地图的精确性,百度无人驾驶汽车中的地图已经达到厘米级。

但当前智能驾驶汽车中的高精地图多为预装,且汽车对其依赖性较强,这样一来则降低了智能驾驶汽车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随着算法的升级,未来包括高精地图在内的智能驾驶算法将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

目前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功能汽车前后装的ADAS辅助驾驶系统,另一类则是针对整车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DAS虽然目前占据比较主流的市场,但ADAS毕竟是作为功能汽车和智能汽车更迭时期的一种替代解决方案存在。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未来针对前后装市场的、功能单一的ADAS将逐渐退出市场,整车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作为整车制造商的供应商占据智能驾驶产业链的重要地位。

目前智能驾驶整车制造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汽车制造商,一类是互联网汽车制造商。相比起互联网汽车制造商,传统汽车制造商在智能驾驶领域更为保守,对供应商和产品安全性的考察更为苛刻。

互联网汽车制造商在智能驾驶汽车产品的落地策略则更为激进,同时互联网汽车制造商较为开放的姿态也能够为其他智能驾驶整车制造商提供更多思路。

目前较高等级的智能驾驶技术落地首选是在运营用车。相较于私人乘用车,运营用车道路环境相对单一,政策风险较低,且无需考虑成本回收等商业化难题。随着技术进步,无人驾驶技术未来将率先在互联网专车、互联网货运等领域得到爆发。

互联网专车、互联网货运领域是无人驾驶技术的一个商业化重心,其庞大的用车需求有助于前期投入大量研发的智能驾驶相关企业尽快回收成本,并扩大无人驾驶在私人乘用车用户中的影响力,从而为无人驾驶在私人乘用车中的快速落地铺平道路。

三、代表企业

1、Google:DriverlessCar项目技术成熟度处于全球领先位置

谷歌从2010年宣布开始研发无人驾驶汽车项目,到2015年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累计行驶里程已超过100万英里,期间共发生341次事故。美国国家公路安全交通管理局(NHTSA)承认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采用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被视为“司机”。


2、特斯拉:成熟硬件+机器学习打造智能驾驶商用化车型

特斯拉(Tesla)汽车公司以电动车为核心突破口找到了与传统汽车厂商差异化发展的策略。在特斯拉成立初期,他的目标客户是具有环保意识的高收入人群;通过这一部分的收益来研发并制造价格适中、中等批量的汽车;最终实现为大众阶层打造的低价、大批量的汽车。而特斯拉的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的节奏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战略:通过打造高端旗舰产品积聚势能,技术成熟之后迅速推广低价产品从而占领市场。2016年4月,特斯拉推出了入门级电动车Model3,并在24小时内接到超过13.5万辆的订单,这一数字五倍于2015年特斯拉全年销量。

Tesla采用了摄像头来作为无人驾驶汽车的眼睛。这个前置摄像头安装在反光镜的前面,通过软件处理摄像头提取的信息,并以此来计算距离,识别路标以及探测人行横道。同时Tesla给汽车配备了12个远距离超声波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提供360度的视角。同时还配备了一个前置的雷达系统来帮助半自动化的驾驶系统。数万辆TeslaModel会将道路上搜集的各种路况数据实时输送回特斯拉的中央数据库里,每天平均增加一百万英里的驾驶数据。特斯拉的软件会根据这些信息反馈,不断改善提升算法的性能和驾驶体验。在用户数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可以预见Tesla辅助驾驶的智能程度将会有显著提升。

3、百度:基于人工智能的完全自动驾驶

百度无人驾驶车项目于2013年起步,由百度研究院主导研发,其技术核心是“百度汽车大脑”,包括高精度地图、定位、感知、智能决策与控制四大模块。其中,百度自主采集和制作的高精度地图记录完整的三维道路信息,能在厘米级精度实现车辆定位。同时,百度无人驾驶车依托国际领先的交通场景物体识别技术和环境感知技术,实现高精度车辆探测识别、跟踪、距离和速度估计、路面分割、车道线检测,为自动驾驶的智能决策提供依据。

百度的无人驾驶用到的人工智能采用的是一种“云+端”的技术路线,具体而言,就是百度每天会采集10+TB的驾驶数据,然后上传至云端,而云端背后的数千台GPU服务器集群则会以GB/ms的数据处理速度对其进行处理,进而教会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如何开车。而百度无人驾驶汽车上自带的计算平台则是一个个终端,在云平台将驾驶技术传送给各个车辆的同时,每台无人驾驶汽车也会将自己碰到的行车环境以及所掌握的驾驶技巧上传到云上,进而共享给每一台百度无人驾驶汽车使用。

2015年12月,百度公司宣布,百度无人驾驶车国内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2016年7月3日,百度与乌镇旅游举行战略签约仪式,宣布双方在景区道路上实现Level4的无人驾驶。这是继百度无人车和芜湖、上海汽车城签约之后,首次公布与国内景区进行战略合作。2016年百度世界大会无人车分论坛上,百度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负责人王劲宣布,百度无人车刚获得美国加州政府颁发的全球第15张无人车上路测试牌照。

来源:易观智库及网络,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