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网

毕友网 > 产业 > 军民融合 > 产业探索之军民融合: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及其主要模式

产业探索之军民融合: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及其主要模式

2017-06-08 12:53:16小毕 710551

产业探索之军民融合: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及其主要模式

今年1月,军民融合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设立。随着军民融合领导机构落地,各大军工集团对2017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军民融合进入新的阶段,受到各方广泛关注。

一、关于“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是指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美国军民融合造就一批军工龙头企业:美国通过长期的军民融合政策,涌现出了一批以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诺斯罗普格鲁曼等为代表的跨国军工巨头企业。2013年,在全球前100强重工企业中,美国军工企业占39家,销售额共7817.9亿美元,占全球前100强军工企业销售额的56%。

美国军民融合带动了经济发展:美国军民融合的发展不仅诞生了跨国巨头,更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由于大多数军工企业同时从事民用工业,越来越多的技术同时可以军民共用,大大提高了美国的综合科技实力。同时军民互补及技术转化还培育和发展了硅谷等高科技产业园区。美国军民融合发展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强化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

二、军民融合主要模式

世界上主要的军事强国根据国情采用了不同“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总结下来主要有“军民一体化”、“先军后民”、“以军带民”和“以民掩军”四种模式。

“军民一体化”代表国家——美国。美国在冷战期间主要采用的是“先军后民、以军带民”的发展模式,军工和民用技术相互分离,冷战结束后,军工订单骤降,为在国防投入减少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军事优势和国防工业活力,美国提出国防采办扩大利用先进民用技术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经过10年努力,到2001年,美国原本分离的军民工业体系基本融合为一体。

“先军后民”代表国家——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防预算急剧下降,因此,俄政府积极推进国防工业“军转民”政策,通过“军转民”解决军工经费不足的问题,但由于资金缺乏、管理不善、部门分歧等种种原因,“军转民”工作阻力重重,俄政府转而强调发展和采用军民两用技术,但由于资金缺乏,军民结合发展高技术项目成功案例不多成功案例不多。

“以军带民”代表国家——以色列。以色列实行国防高科技为立国之本的战略方针,用先进的军工技术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以色列的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在一些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特别在综合集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中东地区更是占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以色列军事高技术推动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使该国冶金、电子、材料、制造工艺、信息、生物等多技术领域的民用产业,都在高技术国防工业的带动下,有了极大的提高。

“以民掩军”代表国家——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受到种种限制。日本一直没有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国防科研生产体系,但其民间企业在国防研究开发能力、技术水平、经济实力和经费投入等方面都具有强大的优势。近几年来,作为经济大国的日本,为了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不断加大国防科研投入,大力发展本国的民间军事工业,通过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倾斜,大大促进了军民两用技术和产业迅速发展。

图:“军民融合”主要模式

1.png

来源: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华鑫证券研发部

三、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历程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发端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先后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走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军民融合”之路。五十年代到改革开放前,是“军民融合”的探索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进入了以大规模“军转民”为特征的阶段,这阶段国家的重心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军工企业利用富余能力和人员发展民品。第三个阶段是创新时代,这个阶段不单是“军转民”,由于技术的发展,部分民品技术的水平已超出军品,部分民品技术反哺军品;另一方面,一些促进“军民融合”的新政策陆续出台,军和民二者间的藩篱正逐步破除。在这个时期一批民品企业参与军工配套研制与生产中,军民相互融合进一步加深。

2、军民融合方式

我国“军民融合”主要包括“军转民”和“民参军”两个部分,国有军工企业通过将军工技术转为民用,生产民用产品,以突破军用产品需求瓶颈,获取更为广阔的市场,通过股份制改革,将军工资产证券化,通过引入民营资本,进而激发军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而民营企业,通过获得“四证”(军工保密资格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装备承制资格许可证和国军标9000体系认证)参与军工配套需求,提高我国整体国防实力的同时,为企业开拓出竞争蓝海。

3.png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华鑫证券、远望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