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网

毕友网 > 分享 > 自我对话 > 一心无别,向死而生

一心无别,向死而生

2016-04-10 14:10:12小毕 14131

  毕友一言

  睁开眼就看别人,不看自己,忽略了自己,一生都在看别人,为别人而活,就失去自己。却不知,眼见耳闻心想,无论巨细美丑皆是一心无别。是一心在作怪,是一心在变现差别相而已。明白一心无别,就找回自己。

  今天的“与自己对话”系列,以“痛苦和磨难”为题,推荐两篇文章,共赏共勉。


  痛苦和磨难的人生意义

  作者:(美) 凯瑟琳·布莱霍尼

  任何不能将我毁灭的东西都会使我变得更强。——尼采

  每个人都有超越自我局限,超越苦难和挫折的能力。不论生活中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能克服障碍,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在感情、精神和创造性活动中追求我们的最高目标。

  在绝望中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为什么有些人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能看到自己享有的恩赐和幸运?为什么痛苦和不幸能使有些人变得更加成熟?对有些人来说,苦难就像炼铁炉里的火焰,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升华;苦难使他们变得更坚强,更有智慧,更富同情心;苦难使他们觉醒,将他们引向人生的真谛。

  痛苦是宝贵的,因为它孕育着仁慈。

  只有经过磨练和苦难,灵魂才会变得坚强,眼睛才能看清奋斗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勇往直前。

  见多识广,历尽磨难,刻苦钻研是获取智慧的三大前提。

  马丁路德金说:衡量一个人的最终依据不是他一帆风顺时的立场,而是看他在面对挑战和争议的时候站在何处。

  因人生普遍存在的不完美和局限性而感到深切的悲痛,这种痛苦才是真正的痛苦。而真正的痛苦是人对他所受到的伤害所作出的现实的、发自内心的反应。是不可避免的。真正的痛苦是一股强大的动力,将我们推向意识和自我觉悟的最高境界。痛苦和磨难能够开阔我们的眼界,促使我们跨越那些长期将人们隔离开来的鸿沟,领悟到那深藏在人类意识中的精神纽带。

  神经质的痛苦是一种逃避精神创伤的反应,也是一种下意识的治愈创伤的努力,尽管这种努力是徒劳的。焦虑、担忧、自卑、抑郁、长时间的苦思冥想、潜意识情节的折射、沉溺于某个方面不能自拔、自暴自弃——这些症状都是神经质痛苦的不同表现。它拒绝探索痛苦和磨难的普遍意义,拒绝面对现实。

  真正的痛苦是一团纯净的火焰,神经质的痛苦只会产生越来越多的黑烟。真正的痛苦通过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而得以化解,神经质的痛苦却是一种自我强加的难以摆脱的痛苦。

  人是有自决能力的。而意义就产生于人的自决力。人难免遭遇不幸,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这一事实,但我们能够改变自己对待不幸事件的态度。我们并不是单纯的活着。我们有权决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有权决定如何度过人生的每一刻。

  当我们无法改变现实的时候――如患上某种无法治愈的疾病,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改变自己。

  如果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而活,他就能经受几乎所有的艰难险阻。——尼采

  摆脱神经质痛苦的方法:在哀悼的时候怀着希望,在悲痛的时候不丧失勇气,在艰难的日子里努力活得更好、更快乐,甚至更加勇往直前。

  三维图的人生意义:某些东西就放在我们眼前,而我们却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后来,不知为什么,我们突然看到了它;顷刻之间,我们恍然大悟:当初怎么就没能一眼看出来!真是不可思议!人的意识就是如此。

  人要学会辨别什么是真实的、不可避免的痛苦,什么是不必要的、不健康的、神经质的痛苦。

  一般的人在醒着的时候实际上是处在迷乱茫然、梦幻般的朦胧状态,而佛教则是起源于一个摆脱了这种状态的真正觉醒过来的人——乔答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

  “觉醒”意味着有生以来第一次认识自己,第一次看到真实的世界。痛苦和磨难对我们形成强烈的冲击,使我们能从梦幻般的朦胧中清醒过来。

  佛教的第一谛:“人生就是受苦。”告诉我们要承认人生道路的曲折和坎坷。是一种包括失落感、不满意、迷茫和困惑等情绪的心理状态。

  古老智慧告诉我们的道理:1,变化是宇宙万物的自然规律。2,有变化就有损失。3,我们无法完全控制生活中发生的不幸事件,但我们能选择如何应对。4,经受了痛苦和磨难的人有可能因祸得福。


  除了变化,世界上没有任何不变的东西。

  佛教徒把轮回解释为生与死的不可抗拒的循环。道家把流动不息的螺旋形变化视为万物的本质。

  生活是不断的创造和破坏,是永不停息的循环。

  命运转盘: 幸福(幸运)-恐惧(困惑)-痛苦(绝望)-希望(升华)-幸福(幸运)

  人必须尽量靠近轮子的中心,紧紧抓住那些更高的、超越个人得失的价值和对自身的认识,那些不会随着轮子的旋转而改变的东西。

  学习航海并不能给你带来改变海水的流向或呼风唤雨的本事,而是让你学会如何扬帆、如何调整帆的角度,以便更好地利用周围那些强大的力量。只有了解这些力量,才能和他们协调一致。你的行动不应和这种力量相对立,只有这样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如果没有风,就用力划桨。

  当挫折和痛苦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生物就会放弃原先的努力。这种现象叫做“经验造成的无所作为”。是绝望的一种特殊形式。希望就意味着激情,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意愿,将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心态。

  我们有时在受到一些挫折之后就拒绝相信事情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有时会被一时的假象迷住眼睛,看不到正确的道路在哪里。看不到自己的成就,不相信自己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宁愿抗拒事实也不愿放弃一些根深蒂固的偏见。

  有害的思维方式会有害一个人的成长。我们的内心对话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情绪、行为和对自己的期待。

  安宁让我平静地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事情;勇气让我改变我能改变的事情;智慧让我看到它们的不同之处。我希望痛苦的经历能够帮助我获得平静、勇气和智慧。

  只要我们能认真地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勇于审视自身,向自己提出问题,我们就能渐渐从迷茫中醒悟过来,越来越多地领悟到自然和人生的真谛。

  使自己时时处在清醒状态,充分体验和自觉应对所有的经历。不论是在最辉煌最快乐的时候还是在最恐惧最痛苦的时候。仔细观察每一条路,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心在这条路上吗?如果在的话,就是一条好路。如果不在的话,就是一条不值得去走的路。相信内心发出的声音,依靠自己的创造力和良知,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


  不完满才是人生

  作者:季羡林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种种相,众生的种种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远不如早一点离开人世这个是非之地,落一个耳根清净。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我在这里发现了一条定理:年龄大小与处境坎坷同对世态炎凉的感受成正比。年龄越大,处境越坎坷,则对世态炎凉感受越深刻。反之,年龄越小,处境越顺利,则感受越肤浅。

  任何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以及任何一个生物,从本能上来看,总是趋吉避凶的。因此,我没怪罪任何人,包括打过我的人。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别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好。

  走运有大小之别,倒霉也有大小之别,而二者往往是相通的。走的运越大,则倒的霉也越惨,二者之间成正比。

  我认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是绝无仅有。

  从历史上到现在,中国知识分子有一个“特色”,这在西方国家是找不到的:中国历代的诗人、文学家,不倒霉则走不了运。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总之,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

  信缘分与不信缘分,对人的心情影响是不一样的。信者,胜可以做到不骄,败可以做到不馁;决不至于胜则忘乎所以,败则怨天尤人。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人生就像秋天的树叶一样短暂。

  从出生到死亡,

  一切都像舞蹈剧里的动作那样转眼即逝。


  人的一生好比一道划过天空的闪电。

  它匆匆而过,

  就像一条从悬崖泻入深谷的急流。


  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

  人的存在没有因果报应。

  人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