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网

毕友网 > 分享 > 原创 > 成功可以复制吗?

成功可以复制吗?

2015-06-24 17:20:45周跃立 22657

  【导读】本文由毕友导师、四川大学金融与法律研究所所长周跃立原创。充斥着大量鸡汤和成功学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辨别?成功可以复制吗?本文作者认为,与其花很大代价去学成功学,还不如好好反思琢磨前人的经验教训,尤其是血的教训,因为教训比经验更珍贵。


  曾几何时,"成功学"风靡华夏大地,首先火起来的是陈安之的《成功学》, 陈先生的讲座无论开到哪里, 哪里都会形成""一票难求"的火爆局面.我清楚地记得, 若干年前陈安之先生到成都的沙湾会展中心开办成功学讲座, 恰好这次会议的主办方是我的一个朋友,为了彰显陈先生的档次,我的这个朋友专门向我借了一辆好车去机场接陈先生.因为这个原因,我也被允许"蹭票"(可能是我太吝啬,不愿意花钱去买这种票)混进了陈安之先生的讲座现场.在那里,我得以见识了陈安之先生的忽悠本事和激情演讲,也见识了他的粉丝们的疯狂乃至竭斯底里.可是我坐了不到10分钟就坐不下去了,提前离开了现场,就这样与一场"世界顶级大师"的讲座失之交臂了。

  陈安之之后,类似的"大师"可谓群雄并起,其中的代表人物非"刘一秒"莫属.他的本事比起陈安之,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单是看看它的收费价格,你就可以略知一二.刘先生的讲座,起步价就是几千到几万不等,一旦进入所谓中级或者高级课程,一次讲座的收费,就可以达到几十万之巨,更重要的是,他的讲座都是在大礼堂举行,一次往往就是几千上万人,稍微计算一下就可以得知,其暴利达到何种程度."成功学"真的有那么厉害?可以让人们如此疯狂,如此失去理智,像飞蛾扑火一般投入他的怀抱,乖乖的奉上大把的钞票, 其"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成功学"取得成功,就在于它满足了人们渴望成功的心理,用经济学术语来表述,就是供给和需求吻合度很高.在刘一秒的粉丝群中,有相当部分是中小企业老板,这些人大多综合文化素质不高,因为某种原因挣了一些钱,一方面渴望更大的成功,另一方面又焦虑自己的江山不保,刘一秒的出现,就让他们像在大海中见到了灯塔一样,借用一句文革中的老歌歌词,就是"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刘一秒".在这一点上,刘一秒是很成功的.但按照刘一秒的那一套说辞去操作能否成功,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说实话,我是一直对所谓"成功学"之类的东西持怀疑态度的,我的怀疑来自于两个基本的逻辑常识:

1,讲成功学的人,自己操作行不行?自己能不能成功?

  讲成功学的人,不论是陈安之也好,还是刘一秒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口若悬河, 三寸莲花,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口才是多么了得,但是,谁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在实际操作当中是如何的成功.也就是说,他们除了在台上那种忽悠的本事以外,到底还有没有什么真才实学?道理很简单,他们的那套说辞,如果真的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话,他是不会轻易向外示人的,他他完全可以自己就去操作"成功"了。

  有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逻辑,就是股市上那些股评家,他们天天在各种媒体上分析行情,预测点数,仿佛无所不知,但稍微思考一下就可知道,如果他都能够准确的预测行情和指数的好,他自己不是赚大钱了吗?当你真正去了解他的炒股实践的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他肯定是输的一踏糊涂.所以就只能靠在这儿来分析行情和指数,赚点儿糊口的钱了。

2,成功者能否自己复制自己?

  在成功学的逻辑体系当中,有很多例证,这些例证就是当今社会各界的成功者.粉丝们在这些例证和说辞当中得到的巨大心理暗示是,只要按照我的理论,你就可以获得这些成功者一样的巨大成功,你就可以挣到很多很多的钱,当很大很大的官,娶到很漂亮很美丽的媳妇.在那种环境和氛围下,人们一定会很激动,甚至进入了某种"被洗脑"的状态, 以为自己从此找到了成功的诀窍,走上了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可是回到实践当中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不用说别人的成功难以复制,就是成功者自己,要想再次复制自己的成功,都很难办到,因为任何一次成功都要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中国人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比如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迷信点,是你命中有没有成功这个安排; 说得学术化一点,就是你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是否达到了成功的临界点.我随手就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许多曾经的成功者,在失败之后,历尽千辛万苦,要想东山再起,结果都是折戟沉沙,杳无音信.比如彩电大王倪润峰,比如打工皇帝唐骏,比如传奇人物牛根生......

  在某种意义上,我坚持认为,与其花很大代价去学什么成功学,还不如好好的反思琢磨一下前人的经验教训,尤其是血的教训.对此,我的人生感悟是:教训比经验更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