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网

毕友网 > 分享 > 转载 > 创业 > 李彦宏给创业者的七个绝密“武器”

李彦宏给创业者的七个绝密“武器”

2015-03-10 09:43:55李彦宏 13860


  【毕友导读】本文是李彦宏给年轻创业者的个建议,同时,这些道理也适用于年轻人在职场上的发展。

    第一:向前看两年

  当年李彦宏在美国抛弃唾手可得的博士帽而艰苦创业的时候,美国IT界最火的是电子商务。无数人拼了老命想要挤上这辆被看好的网络列车,甚至不惜抛掉自己熟悉的行业。

  李彦宏没有跟随大流进入电子商务领域,而是悄悄走到了尚少有人问津的网络搜索领域。因为他看到了搜索对网络世界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

  李彦宏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跟风、赶潮流,你吃到的很可能只是残羹冷炙。

  (注:找工作也是如此,一定要看到这个岗位2年后的发展。就比如一年前,插坐菌喜欢编辑的工作,就去一家数码杂志任职,结果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这家数码杂志入不敷出,只得破产转型,插坐菌也就失业了……所以,找工作一定要看准行业趋势,争取少走弯路。)

  第二:少许诺多兑现

  “这个项目多久可以完成?”“6个月。”“4个月行吗?给你加50%的报酬。”“对不起,我做不到。”

  这是在李彦宏创业之初和一个客户的一次对话。后来,这个客户告诉他,对于李彦宏的拒绝,他感到非常满意,因为这反映出李彦宏是一个很真实和稳重的人,这样他的产品在质量上一定会有保证的。

  (注:无论是对领导还是对客户,诚信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工作中按要求完成任务,甚至超预期的完成任务,才能为自己赢得足够的尊重。)

  第三:不需要钱的时候借钱

  在创业过程中,“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在美国硅谷里,每天都有公司因为有了风险投资而开山立派,每天也都有公司因为囊中羞涩而关门大吉。李彦宏认为,一定要在不需要钱的时候去向投资人寻求投资。

  用一年的时间来做半年的事情,这是李彦宏的风格。他认为,这样可以保证有一半的钱仍然在自己的掌握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向投资人借钱,你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就算借不到,我的公司也不会马上垮掉”。

  “不要轻易将主动权交给投资人,在创业的过程中没有人会乐善好施。”李彦宏告诫创业的青年人,“一定要在尚不缺钱的时候借到下一步需要的钱。”

  (注:在工作中,这个道理同样适用。当工作一帆风顺的时候,你是否为自己进一步发展储备了足够多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没有,你可能很快就会遭遇瓶颈。所以,想在职场取得更多成就?那就不停地充实自己吧,即使这些技能暂时还用不上。)

  第四:分散客户

  在创业的初期,创业者常常会因为有了一两个固定的大用户而偷笑不止。“或许不久就是想哭都哭不出来埃”李彦宏这样说。

  他刚回国创业的时候,公司主要是服务于几大门户网站。这几大网站都占据了公司收入的10%以上,任何一个客户的流失,都会对公司的效益造成极大的影响。

  “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能操纵在别人手中。”

  (注:在工作中,我们也需要多方向发展。尤其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职位都有被取代的可能。所以,多学几门手艺总是没错的。)

  第五:不要过早地追求赢利

  过早地实现赢利就是在大量地缩减对技术的投入。

  李彦宏认为,一个创新的公司,在技术上一定需要大规模的投入。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技术上一直处于领先甚至于垄断的地位。而这种领先在今后一定会带给企业大的回报。牺牲企业的长远利益宣布赢利,是不理智的行为。

  (注:年轻人在找工作时,也不必过早的追求高薪酬,在一个领域进行深耕更加重要。当你的专业技能足够强大时,高薪酬往往是水到渠成的。)

  第六:专注自己的领域

  从1999年公司成立到现在,4年的时间里,互联网世界沧海桑田,“网络游戏”“短信平台”纷纷强势登场,不少人捷足先登,赚得盆满钵满;不少人跟风而动,也摔得头破血流。而李彦宏说他只在做一件事:搜索。

  他说不少人曾鼓动他向网络游戏、短信等领域涉足,但李彦宏并没有这样做。在他眼里,自己的公司,自己的领域还有很深的潜力可以挖掘,自己目前要做的只是将搜索这一个领域不断翻新。

  “在今后的若干年,百度也将只在搜索领域发展。”李彦宏如是说。

  (注:在互联网时代,短板理论早已过时,长板理论才是王道。在某个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和技能,找工作时才不愁薪酬啊。)

  第七:保持激情

  一个创新的过程,绝对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热爱和激情,创业者将是很难坚持下去了。所以,李彦宏对青年创业者们说,先确保你对这个事业的热爱和激情,然后再创业吧。

  “我选择放弃博士学位来进行创业,并不是为了钱,而是真的出于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同时,我也并非完全不考虑钱的因素,但我始终坚信:在今天的社会中,只要你给了社会好的产品,社会一定会给你更多的回报。”

  (注:工作中也是一样,这份激情既是对自己的一份激励,也是对同事的一份感染。毕竟没有人喜欢一个死气沉沉的青年人……)

  来源 | 新华网

  作者 | 李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