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网

毕友网 > 分享 > 推荐 > 【毕友推荐】第96期郑海峰 推荐《互联网金融:技术、模式与趋势》

郑海峰 推荐《互联网金融:技术、模式与趋势》

2013-10-11 10:54:55郑海峰 19261

/UploadFile/201310/20131011105451674.gif(四川大学2009级MBA郑海峰)

   【推荐语】:最近关注和谈论互联网金融较多,有三篇文章觉得不错推荐给大家。分别从技术、模式、新趋势的不同维度来展开,视角新颖,值得一读。第一篇是《窥视互联网金融:谈谈大数据》,从大数据的角度分享对互联网金融的看法;第二篇《互联网金融的热模式,他们的海外版过的好吗》,对比国内外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及现状;第三篇《互联网金融,别当同质化的野蛮人!》,深度分析和告诉我们如何把握互联网金融新趋势。

互联网金融:技术、模式与趋势

推荐一:窥视互联网金融:谈谈大数据
(作者:拍拍贷CEO张俊)

   互联网对金融的变革,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两部分:互联网思想和互联网技术,这两者类似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互相辅佐和渗透的。

   互联网技术从深层次具体化的角度解读可以分为:大数据、P2P人人组织网络和两面市场。其中大数据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金融没有类似实物的物理生产、仓储、物流等过程,但其本身是数据的生产、仓储、挖掘、传输、分析和集成。所以大数据对于金融而言,相比其他行业,无疑是有更巨大的影响力。

   大数据,是思维、技术与数据的三足鼎立。大数据不仅指规模庞大的数据,它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化,其次是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是数据、处理技术与应用三者的统一的一列处理技术,最后,大数据的前提必然是充裕互通的数据本身。

   大数据的思维方式会改变传统金融作业思维,它首先是会改变金融信贷业的抵押文化,推动信用变现成为可能和主流。尤其是中国金融行业,有着根深蒂固的抵押文化,在贷款的过程中严重依赖于抵押物,这是中小企业得不到贷款服务的很重要原因。抵押文化让贷款服务提供方在考量时思维变得简单粗暴。贷款方的考量核心是判断抵押物品的价值,确保有相应的价值空间。比如房产价值 200 万,那么打个 7 折,只要保证价值不下跌太厉害,那么就不会产生风险。房价不下跌,风险不大;房价下跌,也是国家的事情,与银行机构无关。

   长期而言,抵押文化对金融业发展有相当负面的影响。要想做到真正的改变就是要强化信用贷款,建立信用机制。真正的安全不是抵押物,而是人们的信用。我们讲大数据对金融影响,首先要有思维上的认识变化。

   信用看不见,摸不着,但大数据的方式可以帮助还原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信用轮廓,让个人或者群体的信用变得金光灿灿,触手可及。这将是根本性的改变,并产生巨大的影响。大数据的应用例子中,对于天气预报的实践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没有人可以准确地预测天气,因为变量太多,大到日月星展,中到洋流大气,小到人的环境行为的偶然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但气象学家通过气象大数据的分析,加上并行的处理技术,人们做到了从数据中找到规律,实现更准确的气象预测。

   个人的信用评估和实现气象预测有非常类似之处,一个人或者群体的信用好坏取决于很多的变量,而且信用本身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行为特征的体现——资产、收入、消费、个性、习惯、社交网络等等都是会对信用产生影响。个体信用正式通过各种行为决定的,但是体现一个人的信用的行为并非是全无规律的。通过大数据,可以很好地通过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大量信用行为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只要把这些糅合在一起时,会发现很多客观规律,使得人的信用立体化,从而实现对于个体或群体信用的预计。

   互联网技术革新本身也推动了大数据成为可能。云计算、SNS、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量数据的生产和连通变成现实;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收集的要求大大降低;存储技术的发展,使得大规模数据存储得以实现;并行处理计算,使得数据可以得到高速处理,更快获得结果、应用;各种算法、机器智能化学习的成熟等等又进一步促进大数据的应用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做到存储处理所有数据,而不是存储抽样数据,并且可以将粒度从整体面向个体。这些也带来一系列变革:

   市场集中度更高。IT 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延伸、大数据的应用,让市场摆脱了地域的限制,从而使得更大规模的企业以更快的速度成长。而大数据在技术上的突破也会使得马太效应更加明显——强者愈强,大者愈大。如果我们还是局限于地域优势,无法有效形成对海量用户和良好的数据资产的管理,那么未来核心竞争力将会受到严重削弱。

   促进金融的开放性,大数据首先要数据全量在线。现在太多系统都是孤立的,比如很多公共事业数据,即使银行本身的很多业务,比如对公业务、对私业务、卡业务等都是相互分离的难以形成联动效应;况且决定信用本身的不单是金融数据,很多其他领域的数据也会产生影响,这对于数据的开放性要求更高。但这些数据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联通,互联网有天生的开放性、透明性,使得大数据的应用有了可能。传统的金融业也必然会因此而变化。

   最后,还是数据本身。既然是大数据,必须要有足够的大量数据,这是一切预测的大前提。如何在预测之前收集足够多的信息,就成了预测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切皆可“量化”,并在加速量化,几十年来 IT 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大量数据量化。

   互联网金融对大数据的使用,天生具有优势。互联网可以在法律和道德所容许的范围内捕捉信用评估所需要的个人或群体的行为信息,并将这些繁杂的信息提供给大数据作业系统进行处理,完成对个人或群体的信用价值的评估分析。从这个角度来说,P2P 在对信用大数据的使用方面更有独特优势,由于 P2P 两面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覆盖更多的用户,同时由于充分利用了人人组织的特点,可以让用户自己产生数据,从而实现数据的自我产生和循环。使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据创新成为现实。

   虽然这场大数据带来的变革,还是早期,但我们可以清晰预见大数据对于金融的影响:

   金融服务将进一步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由抵押文化向信用文化转变更全面的信用体制和风险管理体制将会建立;从“利润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转型。从“关注整体”向“关注个体”转型。

   我们还可以预见,真正能带来改变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一定是由深谙互联网思维,立足小额信用贷款服务,涉及海量用户,注重数据资产,耐心长远的公司所推动的。这有这样,才是符合大数据的趋势,才能拥有长期的核心竞争力。

 

推荐二:互联网金融的热模式,他们的海外版过的好吗
(作者:Pragmatic.ly 创始人叶玎玎)

   事情一旦到了中国,就有那么点意思。

   Twitter在美国帮助奥巴马赢得了总统选举,微博在中国则俨然成了言论的古希腊广场,尽管被阉割得物是人非。亚马逊的贝索斯一门心思做物流,中国的电商早已经迫不及待进入金融行业了。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火热程度绝对让人吃惊,模式更是层出不穷,一方未唱罢,一方已登场。支付宝的余额宝、p2p、阿里和苏宁小贷,第三方支付(易宝支付、快钱等)供应链融资,随手拎一种模式都可以给到外界“极为诱惑”的商业前景。

   尽管中国的商业经营讲究“中国特色”,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却一直没有能打破海外模式汉化版的惯例。那现在这些热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他们的海外版是谁?现在的境况又如何呢?

1、余额宝汉化版:余额宝;海外版:Paypal的货币市场基金,现已关闭

  Paypal公司成立于1998年,并于次年就设立了账户余额的货币市场基金,基金通过PayPal网站向在线投资者开放,前提是投资者须成为PayPal用户。初始及追加投资的最小额均为0.01美元,最高账户余额为10万美元。该货币基金在2000年曾创下5.56%的年收益率. 2002年美国利率大幅下降后,Paypal为了留住客户,主动放弃了大部分管理费用来维持收益率。2011年6月份,PayPal突然发布声明称,其管理的货币市场基金将于2011年7月29日关闭,行业人士分析,由于该货币基金收益率难以维持,Paypal不能继续赔本赚吆喝。

   从Paypal货币基金成长过程来看,赚钱并不是Paypal的主要目的,货币基金本来是比较保守的投资产品,Paypal页一度放弃管理费用和进行补贴来维持该货币基金,Paypal此举是为了增强用户对Paypal帐户的使用粘性。paypal货币市场基金长达10年的风险管理经验也值得国内的“余额宝”们学习,主要是投资高质量证券、限制将该基金过于投资于某个发行者发行的证券和到期日规定,到期日规定要求所投资的以美元加权的证券投资组合到期时间不超过90天,投资的单一证券到期时间不超过397天。

   市场一直揣测,随着利率市场环境变好, PayPal有可能重开货币市场基金服务。

2、p2p汉化版:人人贷、宜信、陆金所;海外版:Lending Club,美国p2p领跑者

  Lending Club成立于2006年,目前已经获得6轮融资,最新一轮投资方是谷歌,融资估值是15.5亿美元,Lending Club 有非常多的知名投资机构和个人。KPCB、摩根斯坦利前 CEO John Mack、前美国财政部长Larry Summers、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 KPCB 合伙人 Mary Meeker等。

   Lending club通过网络平台接受借款客户的借款请求,并在得到用户授权后从Experian、Trans Union和Equifax三大征信局获取用户的信用分数,将高于某个分数线的借款人的借款请求放置于平台上进行筹资。截止到2013年3月底,Lending Club的贷款者用户,平均FICO信用积分为706,他们负债收入比(除房屋贷款之外)为16%,人均14年以上的信用记录,个人人均年收入为70491美元,其中12855美元使用来进行信用支出和还款的。

   Lending Club的利润主要来自对借款人收取的手续费以及对投资人收取的管理手续费,前者会因为贷款者个人信用条件和贷款额度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情况下是贷款总额的1.1-5%;后者则是统一收取1%的投资者手续管理费。

   2013年6月,Lending Club已经达成20亿美元的贷款。

3、供应链融资汉化版:阿里小贷、易宝支付供应链融资;海外版:亚马逊、Paypal 、Kabbage,刚刚起步

  亚马逊在2012年才推出基于亚马逊平台的供应链融资项目Amazon Lending, 由亚马逊旗下资本服务公司(Amazon Capital Services)处理贷款业务,Paypal也于今年4月发布消息,称在英国测试推出针对ebay等平台商家的融资服务。而这两家的共同竞争对手则是跨平台的在线商家融资服务的创业公司Kabbage。Kabbage通过向获贷款的商家收取费用来创收,具体费用视贷款期限(最长6个月)和偿还风险而定,费率从2%到7%不等。Kabbage目前支持来自eBay、亚马逊、雅虎、Etsy、Shopify、Magento等平台的网上商家,同亚马逊,Paypal不同的是,Kabbage的商家信用数据并不单纯来源于交易平台,而是企业 Facebook 上的客户互动数据,地理信息分享数据,物流数据,或者是通过 eBay,Amazon 或者 Esty 的转化数据。

   Kabbage目前已经获得累计5600万美元的融资。

   2012年,Kabbage约借出 7000 万美元的贷款。

   事实上,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不充分竞争、监管政策同美国的差异、信用机制的严重缺失,很多美国模式在中国都进行了大变样,有些是华丽转身,比如余额宝,有些则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以p2p市场来说,由于进入门槛低,模式相对容易复制,目前国内已有2000多家p2p公司,坏涨率和倒闭的负面新闻不绝于耳。

   互联网改造传统金融的趋势不可逆转,而中国的制度红利的确给了市场更大的想象空间,开创性的、成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能不能在互联网金融这次大浪中,淘沙而现,可以拭目以待。

 

推荐三:互联网金融,别当同质化的野蛮人!
(作者:@无谓君的寿山村塾)

   自从阿里巴巴六月中推出“余额宝”,一个月内吸金百亿,并且把合作方的天弘基金轻松推上全国最多客户货币基金宝座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立即炙手可热。马云豪言:「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现在余额宝一出,银行高层纷纷为之振动,官媒还煞有介事提出要监管互联网金融。

   眼下各种大小金融的 A, B 轮进行的如火如荼,上周这边厢腾讯传出研究在微信上售卖理财产品,那边厢阿里就宣布推出支付宝信用透支,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阵子不少媒体津津乐道戏称“互联网金融为门口的野蛮人”,一时各路人马似乎都在秣马厉兵,眼看就要兵临城下对传统金融展开猛攻。诚然,作为一个持进步主义观的网络经济信徒本身也乐见其成,但是以一个金融业从业员的角度冷静分析,估计这一波的「革命」的成果暂时有限。

传统金融业要害深沟高垒

  有好些专家认为金融业易被互联网跨界进攻的原因,主要是银行的核心功能不外乎一种中介服务,就是凝聚社会大众的闲置资金并集中投放到价值創造者手里。经过多年发展后,互联网的聚合能力和算法处理能力自然不容小觑,掌握商家在淘宝上交易数据的阿里金融几秒钟处理一宗贷款的速度充分展示了大数据的力量与前景。

   但是面对银行的三大核心竞争力,目前互联网金融所取得的优势就难免哑然失色了。要知道银行业的三大罩门在那里?只须看监管部门管得最严的都是什么地方:1)储蓄户口、 2)财务杠杆 、3)风险管理。拥有三大法宝的银行只能说是高枕无忧。储蓄存款基本上对没有银行牌照的任何机构来讲从来都是绝对禁区。所以余额宝只可以把支付宝托管银行账户的钱拿出来买卖例如货币基金等传统金融产品,而不可以拿来作其他直接收益用途,例如拿托管的钱去贷款就是违规。

   而众所周知储蓄户口是最低成本的揽财方法,因为有主权或存款保障基金背后保证,最大化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不依靠存款吸储的手段筹集资金成本有多高,不妨问问各种商会高利贷,乡亲熟人提供资金一般要求多高的利息?而且搞不好还要冒上被控非法集资的风险。看到这里发现互联网创业特有的低成本优势立马废了一半功力。再来是杠杆,时至今日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应对银行收益的重要性已经不用赘述,但这一块大饼正是证监银监保监重点牌照规管领域,没有一定的资金或平台资源的新兴互联网势力沾手不易。

证券化金融产品的作用就像图中的齿轮般放大杠杆收益

  但最要命的是互联网的关键优势在这场攻坚战里缺乏地利。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互联网企业最强大力量在于运用数据技术压低商业行为里的几种 Transaction Cost (交易成本)。但除了亚马逊,淘宝,京东之类的巨头掌握足够的 B2C 和 C2C 的网购数据之外,对金融来说最赚钱的 B2B 企业数据始终作为商业机密牢牢的掌握在银行手里。

   缺乏足够的行业数据,大数据的枪柄其实并不在互联网那边。消费者贷款方面也一样,国内虽然 2009 年成立了央行的征信中心,但是个人信用报告还是不对非金融机构开放。缺乏像美国 FICO Credit Score 之类的个人信用评分联网数据库,民间金融的风险管理就沦为大腕的游戏。

   最后银行还握有调控企业授信额度的尚方宝剑。银行只需扬言收紧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消息甫出门都已经可以让人债主临门资金链断裂,完全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像民间金融每每要诉诸法庭判决,高成本事小,压死资金周转事大。互联网金融公司目前完全缺乏这种威慑手段。

   综合上述论点,可以大胆推测继第三方支付兴起后,本轮互联网金融创新还未能撼动银行业的根本。所谓的门口的野蛮人,情况有如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个个吃的肚满肠肥的银行城主在城头日光浴的时候,突然城下尘头大作不知哪里杀出来一伙游牧部队,为首的摆了个连环马阵(余额宝)轻而易举冲破了几个粮仓引来一大堆「贫民」(呵呵就是我等屌丝的沉淀资金)响应,一时杀声震天,震耳欲聋,讲文明的银行家当然心存害怕了。

   可是过的几天一看,发现为首的一帮人正和城下兜售理财产品的小贩抢生意,有的人则敲锣打鼓求招安(到处寻找银行合作的信息平台类),更有的在沿途抢劫(部分存心诈骗的 P2P 互贷)。仔细看清楚这帮乌合之众一没有投石器二没有云梯一类的攻城器具,根本无法越雷池一步。横看竖看只有为首的一伙较难对付。到这个时候银行就不会怕了,毕竟城内马匹要多少有多少(数据),银行会想只要花点心思操练连环马阵(恶补一下大数据),难道还惧怕一众毛贼不成?一旦反攻谁怕谁只怕还得走着瞧呢。

   老实说就算如行业龙头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小贷公司几年下来累计贷款不会超过四大国有银行北京的一家一级分行。以目前支付宝的亿余活跃用户和余额宝平均人均 2000 元的投放量来估算,能吸收的资金量充其量也只能与一家中型的城市银行存款比肩,对比传统金融业依然是九牛一毛。

预测行业趋势才能先手布局

  关于现阶段是否互联网金融创业好时机的问题,虽然本人对目前互联网短期内跨界征服金融业不表乐观,却不代互联网金融当前缺乏真正长远发展的机会。相反这是一个摇篮期,竞技场还有空间容纳巨头屌丝同场竞技。前提是迟来者必须知己知彼,策略上扬长避短。尽量绕开与 BAT 和银行面对面竞争的同时,判断今后金融业的趋势,理智选择战场也是重点。由于金融属于战略性支柱行业,预料巨头们的切入将会快速招来监管机构跟进,接着以中国式规管关闭准入大门(既按照少数先行者才能满足的条件定立门坎)。因此考虑欠周,一窝蜂的创业者到时肯定出现大批伤亡。

   电影 Margin Call 里有句名言,金融业内只有三种赚钱手法: 「Be first, be smarter, or cheat」。互联网金融业也要掌握这三种心法,要不比巨头动作快, 不然产品要做的更轻巧,模式还要懂得打擦边球。最后还有一个非金融业跨界者才拥有的 work cheap 优势,也就是利用本身较银行低的成本曲线去做银行系统边缘的利基业务,例如小微贷款,消费贷款等等。

   外国P2P借贷起先也是先从这种土壤发展出来的。当然相比起美国的银行业联网透明度,国内的金融建筑的低效率和低透明度,其实反而提供更多的机会让非机融机构分一杯羹。中国庞大的民间金融体系,便是很好的左证。由于监管当局密切关注银行债务系统风险升温,因此今后不光是中小企业,笔者预见未来会有更多信托和融资平台一类的影子金融也要转向灰色的民间资本,进一步促进民间金融的发展,中国的金融创业者实在不容错过耕耘这些“包围着城市的农村”。

互联网创业的关键在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

  创业者在瞄准市场切入点后,模式如何在「接地气」之余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压低各种交易成本的优势才是王道。就以行业内大名鼎鼎创办不到两年就从从 B 轮拿到 3000 万美元的融360为例,网站当初核心就是提供各处贷款条件与申请材料要求的比较。看似简单,但它精确瞄准了信贷市场供应极度差异化,信息纷杂至使供求双方的信息成本和沟通成本均非常高的问题,而且这里面牵涉大量 O2O 的线下工作。

   当然目前这个领域里面已经存在大量的竞争,况且针对减少信息成本的网站向来是天下网络生意里最容易形成自然垄断的一种。同样针对国内融资难的问题,创业者大可从帮助民间金融压缩风险成本的视觉来寻找机会。根据我自身的经验,无论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商会以至于私人高利贷所谓风控不外乎考虑本身资金量、现金流,和对方的担保物,信用证或能否依靠熟人关系网掌控对方行动等等。成事与否和利率高低往往因为以上因素有巨大差别。

   由于普遍依赖银行额度,风控口径又参差不齐等问题,经常出现投放地域偏狭和资金或项目跟不上等结构性问题。可以预见一个支持各地放款人相互计算联合贷款利害的网络平台,可以结合本地担保风险管理优势与外地充裕资金源的好处,最后增加放款和减少利率,从而三方得利。当然这种模式建立起来会很费劲,但与纯粹的资讯平台相比守御性相对要高得多。

   此外如何活用网络效应创造价值也是重点之一。举例来说,很多财务记账应用的商业模式不外插入理财产品广告或是付费下载,收入单一之余也没有活用网络效应。是否可以考虑加入社交,甚至游戏元素,让沈闷的记账活动变成朋友间的省钱理财比赛,以年轻人的争胜心来驱使他们养成精明消费的习惯。这种方式在注重隐私的外国或许行不通,但在经常把薪水当话题的国内应该不乏受众。只要用户基数够大,收集到的数据甚至可以制作各种城市分类物价指数。可以肯定比起官方数据,外国市场研究机构应该更有兴趣付费引用。最低限度可以期待衍生出各种理财达人自媒体,晒账本,晒投资等等,绝对是一片垂直社交沃土。

掌握业内新趋势才有蓝海

  要是嫌以上的市场不够蓝海,未雨稠谬布局新的金融趋势空间一样可以很大。例如在美国经济复苏,新兴市场资金逐步回流的时代背景下,国内民众逐步增加海外资产配置乃大势所趋。与高富帅走出国门会有私人银行争相笼络的情况不同,我等屌丝非但无此福份,稍微应对不当的话,自由行连在香港外资银行开个户口都可能被拒。幸好这方面有 i 美股等先行者为国外开户扫盲。但是投资选股的挑战仍然巨大,外国股票可没有 A 股的内幕消息可峙,自己操作是需要痛下一番苦功的。

   但另一方面香港,新加坡有良好的基金基础配套设施,一个成功的基金众筹平台就可以纠合屌丝中产为他们制作分散投资型指数基金。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家族理财办公室 (Family Office) 使用这些基金框架为大陆的离岸财富投资增值,实在没有任何理由要求屌丝拿自己为长期低迷的 A 股垫底。时至今日外汇管制只是个伪命题,不过这个项目做起来还是需要一些跨境金融人脉和打点擦边球,感觉比较适合海归的朋友。

  最后谈一下P2P借贷,我和朋友一直觉得在缺乏严谨个人信贷评分的市场搞无抵押消费贷款有点不科学,最后很可能搞了个上网找客户的线下高利贷。不过最近不分香港国内,身边确实有很多团队在奔走融资。一片热火朝天背后,提醒要小心政策风险,虽然 P2P 目前似不抵触什么既得利益团体,但作为一个道德风险事故频发的行业,几个行业领头羊什么时候主动向监管当局招手不是什么奇闻。

   建议迟来的创业者倒不如考虑一下 P2P FX。顾名思义就是 P2P 形势切入外币兑换和电汇的玩法。目前比较知名的有Peter Thiel投了的TransferWise和 CurrencyFair 等。当然你可以直接去山寨国外这些第三方担保操作模式,但我倒有个更精益创业的想法。例如在我身处的香港,这座人民币国际结算中心,各区大小银行分行之外,寸金尺土的地方居然还能养活几千家人民币兑换店(去年香港海关注册数字就已经超过 2000 家),可以想象每天兑换量究竟有多海量。

   香港高收入大陆海归很多,但笔者至今没有留意到身边有什么促成货币互换 (swap) 的网站。其实在银行分布密集的这个金融城市,只要需要一个算法自动配对的 P2P 互换应用,以推送通知配对日常有大额兑换需求的大户和附近有兑换需求的用户,双方同时接纳的话则按提示步入附近银行各取现金以中间价互换,双方合共规避银行两边 3% 左右的兑换价差之余,也不存在兑换店收到伪钞的风险。

   商业模式也非常简单,大户按月收费便是。再来就是在香港累积到一定数目的人民币需求大户以后,再锁定国内拥有像招商银行一卡通等能透过国内网点轻松把人民币转到香港账户的人群做宣传,届时只要公司指派员工在现场以实时视频通话解决远距离互换的信任问题,只怕以后国内个人资金出海就再也不用借那么多身份证。

  感谢本文推荐者:四川大学2009级MBA郑海峰先生,欢迎更多朋友推荐美文,小编代您与大家分享。

  毕友推荐——分享MBA推荐的文字。毕友推荐,旨在收集和整理MBA推荐的各类原创或转载的文章和资料,每日定期发布,分享给所有的朋友。通过每个人的推荐分享,实现大家单位阅读时间价值最大化。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请将您的推荐直接发至毕友征稿邮箱:2733119529@qq.com,或Q:2733119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