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网

毕友网 > 分享 > 推荐 > 【毕友推荐】第61期许单单 推荐《中国人太多了吗》

许单单 推荐《中国人太多了吗》

2013-07-31 11:36:23毕友网 12700

  (许单单 知名互联网行业投资分析师、3Wcoffee发起人)

  推荐语:

  我们常从各个细分角度去看待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希望找出未来的一些趋势。而人口趋势应该是这些趋势中的最核心因素。日本在上世纪末的崛起和低潮、中国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美国近几十年的强大,都是人口因素起着非常核心的作用。《中国人太多了吗》这本书里的本章节讲述人口和创业的关系,进而引申出创业和经济活力、经济前景的关系,非常易懂且深刻。无论创业还是投资,都建议读读这本书。

  从经济角度看,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比如,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意味着两个人到下一代变成一个人,到了一定时间,劳动力的供给就会减少,这将导致经济结构的变化,比如人力成本的快速提升将会导致经济结构的调整,人均收入的提升又会促进消费的升级,一对年轻夫妇要赡养四位老人,会让年轻人的压力变大,从而让整个社会的年轻人的创新和冒险精神降低,从而让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比例降低,从而整个经济的发展动力也会降低。老龄人口比例的提升,又会促进医疗、健康等行业的发展。

中国人太多了吗

文/梁建章 李建新

  到百度搜索“民工争夺战”,竟然可以搜索到200多万个结果。现在各省市对民工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各地方政府分别推出各种政策挽留和吸引民工,有的还打出了“亲情牌”,给出了一些实质性的承诺:有公租房、子女入学等政策环境,而且能近距离地照顾老人和子女。对农民工尚且如此,对于大学生和其他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在世界范围内,像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早已把引进人才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包括人口稠密的韩国和日本都在鼓励生育。

  为什么这些国家的政府都希望多一些人,中国各地方政府也渴望多一些人,然而很多民众包括社会精英还有“人多影响经济发展”的观念呢?究竟谁对谁错呢?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2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Malthus(马尔萨斯)提出了著名的马氏人口理论。他的理论的主要论点可以表示为:

  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收入提高→生育率提高→人口增长→人均土地下降→人均收入下降

  技术进步可以带来短暂的人均收入提高,但是收入提高的人们很快会生产更多的人口,人均土地会减少,从而抵消了原来的人均收入的增长。所以技术进步的长期效果,只是增加人口,并不会带来人均收入的提高。

  马氏理论在200年前工业革命刚起步时提出是很自然的,因为它较好地解释了之前几千年中,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关系。在人类工业革命之前的农业社会,人口缓慢增加,但是人均收入却几乎没有变化。

  300年前,中国经济的总量是世界第一,其农业技术也是世界领先,所以能够用和欧洲差不多的国土面积养活比欧洲更多的人口,但是人均收入和世界其他地方差不多,仅能维持温饱水平。可以说,马氏理论很好地概括了古代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关系。按照他的观点,过多的人口只会减少人均土地的拥有量,是经济发展的拖累。

  但是马氏理论已经完全不适用于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了。

  第一,农业已经在现代经济中处于一个非常次要的地位。现代经济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技术的提升速度比农业技术要快得多,远远超过了人口增长的速度。

  第二,马氏理论中人均土地减少导致生产率下降的逻辑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经济的工业和服务业。人口增加必然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但是资源对工业的约束力远远不如土地对农业生产的约束力那么大。

  压倒马氏理论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并没有像马氏理论一样,生产出更多的小孩。实际情况完全相反,随着收入提高,所有国家都无一例外地经历了生育率快速下降的过程。为此,当代的经济和人口学家,都公认马氏理论只适用于前工业化社会,或者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为贫穷的非洲国家。

  最近20年,在人口方面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是美国经济学家Paul Romer。他提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他的理论的基本逻辑是,人口规模的增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得更多人从事科研和创新的工作,创造出更多的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将为全社会所用,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有人会说,中国的人口规模一直是世界第一,经济为什么却一直落后呢?用罗氏理论来解释,这是因为中国在近代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并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成果。而西方国家在500多年前就吸取了中国当时先进的火药、指南针等技术,创造出更先进的武器和航海技术,从而率先征服了新大陆,为以后的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打下了基础。根据罗氏理论,一个国家只要能够吸收世界其他地方的先进技术,并且自己拥有科研创新的能力和市场机制,就能把人口数量的优势转换成经济增长的优势。中国经济最近30多年的发展就印证了这一点。

  人口与创新的关系

  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根本上都是人创造的,资本是人创造的,技术是人创造的,政策也是人制定的,就连资源也是靠人通过技术和资本去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并且,年轻人口是技术创新和财富创造的生力军。所以,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潜力最终是由其人口的数量、结构和素质决定的。

  现在我们知道,随着经济发展,生育率会持续下降。人口减少使得人均资源的拥有水平逐步提高,这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有利的。但是,当经济发展进入中高级阶段,随着年轻人口的减少,创业和创新的活动逐步衰退,经济开始老化和萧条。

  当然这是整个世界的总体趋势,各个国家由于历史文化和发展阶段的不同,生育率降低的程度各不相同。现在受到少子化问题危害最深的是日本。日益加重的抚养老人的负担,使得日本政府债台高筑,不得不加重对年轻人的税收负担以及延后老人的退休年龄。更严重的是,日本的创业和创新活动锐减,在新兴的行业如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方面被美国和中国抛在后面。日本政府正在想方设法鼓励国民多生,但是却没有效果。日本正深陷老龄化陷阱——“连续20年的经济萧条”。在未来的20-30年,如果中国听任生育率继续下降,中国的人口结构就会变得像现在的日本,成为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国家之一。长此以往,经济发展的活力就会衰退。

  有人会说,创新人才是精英中的精英,研发人员和企业家在总人口中可能也不会超过5%,所以并不需要庞大的人口基数,只要集中资源多培养一些精英即可。这样的逻辑,是基于你事先知道哪个小孩将来会成为科学家和企业家,然后针对这些小孩做大量投入、重点培养,就能多培养出这样的精英。

  实际上,没有人能够知道哪个小孩是下一个乔布斯或袁隆平,天分很大程度上是随机的。培养企业家和科学家,不像选篮球运动员,只要选择有身高基因的孩子重点培养即可,而更像是选择足球运动员,一般并不知道哪一个人会更具足球天分,只有普及足球运动,才能让有天分的足球运动员从基层比赛中冒出来。

  真正有天分的企业家和科学家,并不需要占用太多的社会资源,只要有公平竞争和选拔的环境,他们就能冒出来。所以,要多培养一些顶尖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一个国家唯一能做和要做的是“普及中高等教育”,让所有有天分的人,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有发挥和被发现的机会。有没有天分是一个随机事件,上帝可能给每个人都发了一张天才的彩票,而良好的教育相当于兑现彩票的能力,所以最后有多少天才冒出来,取决于有多大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口规模。

  在经济发展的低级阶段,土地和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瓶颈,人口少可以减轻土地和资源的压力,但是到了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高素质的年轻人口则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那么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可以达到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而我们的生育政策如何与之相适应呢?

节选自《中国人太多了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年4月

  感谢本文推荐者许单单 知名互联网行业投资分析师、3Wcoffee发起人,欢迎更多朋友推荐美文,小编代您与大家分享。

  毕友推荐——分享MBA推荐的文字。毕友推荐,旨在收集和整理MBA推荐的各类原创或转载的文章和资料,每日定期发布,分享给所有的朋友。通过每个人的推荐分享,实现大家单位阅读时间价值最大化。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请将您的推荐直接发至邮箱:2696039404@qq.com或Q:2696039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