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网

毕友网 > 金融 > 消费金融 > 金融探索之消费金融:2017年中国消费金融机遇、挑战与对策

金融探索之消费金融:2017年中国消费金融机遇、挑战与对策

2017-06-30 22:44:33小毕 17056

2017年中国消费金融机遇、挑战与对策

我国消费金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年轻消费群体逐渐成长,传统消费观念不断改变,通过消费金融适度提前消费的理念越来越为民众所接受;加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征信体系的完善,将促进消费金融业务效率显著提高,我国消费金融发展正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发展机遇:

(一)国民经济稳健发展,中国消费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家对消费的刺激政策,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2316亿元,同比增长10.4%,超过了GDP增速。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逐年增加,自2015年起已经突破了3万元大关,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616元,同比增长7.8%。社会总体财富和居民可支配财富的增加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GDP (支出法)及同比增速

          1.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同比增速

2.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同比增速


3.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尽管近十几年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着10%以上的增速,但是由于经济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导致经济结构失衡。我国最终消费率一直徘徊在百分之五十左右,与美国存在较大的差距。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升级转型投资乏力、人民币升值使出口压力增大,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这驾马车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而这一成果也在2015年的经济数据中有所体现,居民消费快速增长与消费金融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

中国、美国消费对GDP 贡献情况对比
4.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 目前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水平较低 ,上行空间非常大

我国的消费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上升空间巨大。从消费信贷占比方面来看,虽然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对消费信贷逐渐认可。消费信贷占消费支出的比例持续上升,截至2015年底达15.5%,相较2008年的3.6%,翻了几倍。但远低于韩国的41%和美国的28%,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上行空间非常大。

2015 年各国消费信贷(不含房贷)占消费支出的比例
5.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电子商务有效释放消费空间,互联网与大数据驱动业务创新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网络经济市场营收规模为11.1万亿元,同比增长45.6%,网络购物交易规模为3.8万亿元,同比增长37.2%。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应用,支付等相关基础设施趋近完善,电商迅速发展,使得消费金融服务更具普惠性,能够覆盖更过的中低端用户群体,消费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也进一步扩展到生活消费的各个场景。可以预计未来三四线城市的网络购物潜力将进一步释放,电商行业将成为拉动消费的主要动力。

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线下经济的渗透,在未来消费者行为是可被记录的、数据化的,消费金融将在产品、服务方式及风险管理方面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消费金融的核心就是消费场景和风险控制,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丰富了消费场景,这也意味着消费金融产品需要不断创新以覆盖更广阔受众群体,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改变服务方式也会使得服务效率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互联网数据对征信信息的补充也将全面提升各类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营收规模
6.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
7.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政策方面

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中正式提出发展消费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在1998年和1999年相继放开了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的政策,以促进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机构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发展消费金融对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结构合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消费金融成为热点词汇。2016年3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 《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政策利好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技术优势

互联网消费金融与传统消费金融的不同之处在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利用了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打造“线上互联网+线下实体”的运行模式。从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机构在资金来源上有一定的优势,通过探索信用消费+场景布局,进而打造成一个全新的“互联网+”的样本,通过场景的建立,增强客户粘性,不断扩张消费金融市场,实现盈利。随着云计算的普及,大数据挖掘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精确的进行市场细分、选定目标客户、评估客户信用等级,从而降低资金配置风险,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六)互联网程度纵向加深

在互联网渗透全行业的今天,包括消费金融在内的中国金融产业的互联网化已是大势所趋。消费金融的互联网化包括产品的互联网化、服务模式的互联网化和风险管理模式的互联网化。如何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需要创新服务模式和渠道。在互联网消费,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记录消费者的交易信息、资金信息等,这对于金融机构进行控制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同时也对传统风险控制模式提出了挑战。

(七)互联网消费金融征信依赖大数据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无论是互联网金融机构还是传统金融机构都逐渐依赖大数据技术来进行信用评级和风险管理。风险控制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核心。而风控的核心在于征信,征信主要包括身份认证和信用判断两个环节。在大数据技术出现之前,传统商业银行以及消费金融公司主要依靠线下方式来进行身份核实,在信用判断方面传统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人行征信系统,而消费金融公司则依托于自己建立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但基于线下征信的方式获取的材料种类有限、主动性差而且信息不够全面。

(八)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对象集中

消费金融是实现普惠金融的主要形式之一,旨在使更多的中低收入人群享受到金融服务。传统商业银行以前的服务对象往往是信用等级良好、收入水平较高、违约风险小的优质客户。但中低收入客户限于自身的流动性约束,对消费金融服务的渴望更加迫切,一些电商、P2P网络借贷平台和消费金融公司准确地捕捉到了这部分被遗漏的潜在消费者,为其提供教育、旅游、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多方面的金融服务。在互联网金融企业逐渐进入消费金融市场的同时,银行也开始将消费金融的目标群体由高收入客户转移到中低收入客户,通过搭建线上消费平台为更多中低收入的客户群体提供金融服务。

(九)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

近年来,信用中介机构开始逐步发挥作用,加之现在互联网金融中的违约问题屡见不鲜,这使得社会重视建立并逐步完善信用体系。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因其掌握大量的数据信息,开始自建信用体系,如支付宝旗下的芝麻信用、腾讯信用、拉卡拉等。未来全社会的互联网金融数据会进一步整合,并打破现有的数据壁垒,建设完善的信用体系,这也必将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外部配套基础设施不健全。首先是个人征信信息渠道窄、成本高。目前我国现有中低收入群体的征信信息获取渠道少,来源较为分散,且查询费用较高,增加了消费金融公司的风险管理成本。在贷后管理方面,征信信息应用范围有限,也使得消费金融客户违约成本较低。

二是线上业务风险控制实践尚不成熟。目前,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线验证客户身份手段相对有限。此外,消费金融公司行业成立时间短,整体服务客户规模和数据资源积累有限。且熟悉金融行业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利用大数据有效开展风险控制和进行精准销售的应用前提不充分。

三是消费者权益保障有待加强。互联网降低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门槛,惠及更多民众,但金融交易内在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仍然存在,包括信贷欺诈、支付安全、信息泄露等风险日益暴露,金融消费者自身合法权益更需得到保障。通过自建贷款平台或依靠合作电商入口完成贷款申请,需要消费金融公司完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隔离、客户信息保密、产品风险揭示等一系列管理工具及手段。

三、对策与措施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三大特点。消费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尤其是消费升级持续加快,新消费需求不断增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持续推进,近年来我国消费需求正步入快速发展新车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提高,为大力发展消费金融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消费金融为商品和消费服务,当消费场景发生改变时,金融的服务方式也随之改变。伴随消费规模快速扩张,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消费品质、消费形态、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等方面呈现明显的趋势性变化,传统的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着紧迫的转型升级压力。消费金融公司要在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逐步升级业务,实现集约化、精细化经营,确保质量与数量并进,全面增强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坚持差异化发展的功能定位。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户定位主要面向中低收入阶层,服务银行较少覆盖的客户群体。同时,消费金融是具有较强消费场景特征的金融服务,要基于特定场景授信,使得客户来源、信息采集、贷款用途、贷后管理均与场景密切相关。在银行业产品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要坚持与商业银行错位竞争、互补发展,紧密围绕消费场景深耕细作,努力打造差异化经营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坚持以风险控制为核心。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甄别、定价和风险控制能力。消费金融公司由于具有无抵押无担保、小额分散、扎根“草根金融”的展业特点,其面临的信用风险整体较高,互联网特性又进一步增加了欺诈风险和操作风险。面对需求和行为碎片化、多样化的中低收入客户群,消费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上,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消费金融公司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和分析工具,把传统银行征信数据、基于互联网特征的资信数据和自有数据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多维度交叉验证进行风险评估,形成有别于传统银行授信的多层次风险管理体系。

(三)坚持以业务创新为方向。“在变化的消费市场中做好客户服务”是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核心立足点。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创新发展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注重多手段提升服务便利性,丰富渠道功能,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客户体验,适应消费市场变化需求,增强创新驱动力。

(四)坚持以高效运营为支撑。消费金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成熟的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是业务受理、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还是客户服务,都需要强大的后台运营服务支持。消费金融公司的规模化发展需要建立集业务处理、客户服务、催收等功能于一体的集约化、综合化业务处理平台。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民贷天下等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