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网

毕友网 > 金融 > 资产管理 > 金融探索之资产管理:各国资管业务主要模式

金融探索之资产管理:各国资管业务主要模式

2016-07-14 21:35:55小毕 49484


四种主流资管业务模式

基于对全球市场最佳实践的研究,发现全球资产管理巨头们在逐步形成了四大差异化的模式,分别是:全能资管、精品资管、财富管理、服务专家。

1、全能资管

这一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全能、全面。具体来看,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规模领先,而且往往在某几个专长领域特别领先;其次,价值链覆盖比较广泛,从资产获取、产品设计、投资管理到分销和服务,往往都有所涉猎;第三,均衡,体现在不同资产大类间、不同分销渠道间、不同地域间的配置均衡。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包括贝莱德(BlackRock)、富达(Fidelity) 等。

对于中国金融机构而言,混业经营将是大势所趋,发展中国特色的全能资管机构有两大启示。一是在建立专长的基础上, 稳健推进混业经营,形成资管产品的全谱系发展。在现有的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环境下,部分机构已经在各自领域培养了一定行业专长,进行规模化的发展,且在短时间内不易被复制。在此基础上,混业经营则能打通各个子牌照,形成资管产品的全谱系发展,加速领先机构扩大资管规模。二是,精益打造集团内部的协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理财服务。通过获客渠道、投研能力、产品开发和客户服务的共享,真正做到价值链的相互补充,从资产获取、产品设计、定价、到投资顾问、增值服务、融资需求、综合金融服务等,在内部协同的基础上提升效率。因此,如何实现多牌照布局并从体制机制上实现协同将是未来几年需要提前布局和重点攻克的两大挑战。

2、精品资管

与全能资管机构不同,精品资管机构的核心特征是聚焦,往往在特定的产品甚至行业有很强的专长。典型代表如专注另类投资的黑石(Black Stone),以及专注基础设施另类投资的麦格理(Macquarie)。

精品资管模式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卓越投资能力和专业客户服务。首先,卓越投资能力,体现为通过长期专注于特定行业或资产类别,所积累的前瞻性行业洞察、标的企业合作网络以及所衍生的稀缺资产获取能力,和完善的投后管理体系。其次,专业客户服务能力,主要体现为通过长期服务特定类型的客户所积累的定制化产品开发设计能力,从而可向潜在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主张。

对于我国的信托、私募基金、券商资管等金融机构来说,精品资管是值得借鉴的差异化路径。而精品资管模式应当重点打造卓越的投资能力和专业的客户服务能力。目前国内部分资管机构正在积极向精品模式发展,并注重培养细分资产类别、细分策略或若干个重点行业的卓越投研能力。但是,行业整体还处于快速发展的中早期,仍面临机构资金较少,基金期限较短、退出机制不完善等外部困难,缺乏精细化的投后管理机制。各机构间的产品服务相对较雷同,尚未与机构、超高净值客户等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和信任。未来,仍需要从人才团队建设、体制机制激励、完善投研体系、健全投后管理和加强专业化、个性化的客户服务方面继续提高。

3、财富管理

财富管理型资管机构指直接面向客户提供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综合服务的机构,通常以服务个人客户为主,借助对客户的深入理解,能够实现客户需求和资产配置建议的精准匹配。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是财富管理的典型代表,其成功得益于三大关键成功要素:精准的客户定位、以投顾为核心的高质量客户服务体系以及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从国内财富管理市场来看,行业整体上仍处于产品销售的初级阶段,产品种类有限、同质化竞争严重,部分领先机构已开始探索转型创新。若要转型真正的财富管理模式,中国的资管机构还需要重点打造以下关键能力:一是培养高净值客户基础,服务于高净值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二是要强化投顾团队。国内的投顾团队发展时间短,经验相对匮乏且流动性高,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对于创新产品和客户全面财富规划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三是全业务链条和丰富的市场资源。财富管理模式不是简单的开放式产品平台或基金超市,而是充分结合了其在投行和交易市场的资源禀赋,设计差异化的特色产品,满足客户的投融资需求。

4、服务专家

服务专家主要指专门为资产管理机构提供资产托管、清算、运营等服务的模式。北方信托(NorthernTrust)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对于在托管、清算、运营等领域内具备较强业务基础的银行和信托公司来说,服务专家模式可能是差异化的另一种路径。这一模式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两大要素:先进的IT系统和高效率的运营体系、迅速建立规模。

从中国的金融业态来看,商业银行无疑在资金托管领域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拥有各类资金的托管资格,并且在近年中持续加大对传统运营体系和IT系统的投入。充分利用银行牌照,在单纯的托管、清算和运营服务之外,为受托主体提供辅助性服务而产生多元业务收入将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发展路径。这一业务模式的成功依赖于前期重资本金的投入和综合服务能力,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并带来盈利。

各国资产管理业务模式比较

从全球范围内看,资产管理已成为目前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金融业务之一。国外资产管理业务以发达的资本市场、混业跨界经营的监管环境为基础,已形成规模庞大、品种丰富、模式成熟、策略清晰的行业市场体系,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主体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投行等各类金融机构,投资品种几乎涵盖全部可估值的标的。

1、美国模式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资产管理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共同基金的发源地。美国资产管理业务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代客理财、代客投资、代客流动性管理、代客资本运营等等。

推动美国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鼓励金融创新,市场竞争充分。以基金公司为例,美国基金公司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差异化的基金产品,如大盘股基金、小盘股基金、退休基金、避税基金等,通过市场竞争提高经营效率。二是市场适度集中,产品质量不断上升。“二八定律”在美国资产管理市场上尤为明显,大型公司的品牌声誉卓著,提供的资产管理服务质量好,所占市场份额以及获得的资源也相应较大。这些大型公司利用资源优势争相推出表现优于同业的产品,给市场带来了持续强劲的增长。三是分销渠道活跃,营销能力增强。由于产品太多, 资产管理的中介机构不仅注重通过高效投资来争取客户,赚取资产管理费, 同时还注意不断强化产品的营销能力,形成了十分活跃的分销代理的市场局面。

总体来说,美国资产管理业务属于优胜劣汰型,强调市场的竞争和创新。与香港模式偏重自由准入不同,美国模式偏重于自由竞争和创新,这种模式更能激发市场的活力。

2、瑞士模式

资产管理是瑞士银行业的传统业务,尤其是在国际资产管理领域,瑞士银行业历来占有重要的市场地位,在安全、审慎、保密等方面拥有良好的声誉。

推动瑞士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瑞士作为永久中立国,近百年来多次免于战火的灾难,成为欧洲大陆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世外桃源。二是经济和货币环境稳定。长期以来瑞士经济保持稳定发展,货币和财政政策比较稳健,通胀率和失业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三是发达的信用制度。瑞士作为世界上银行密度最高的国家,其银行业传统悠久且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四是明确的保密法规定。瑞士银行业的保密制度闻名于世,确立了银行为客户资产保密的法规。五是自由的资本制度。瑞士实行宽松的金融制度,对于货币兑换和资本进出基本不进行管制,是国际投资和实施资产管理的理想场所。

瑞士资产管理业务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特色的政治地位和独特的银行保密制度。但近年来随着瑞士当局在压力下开始与其他国家执法机构展开合作,瑞士银行业在业内保密性强的优势逐渐丧失,部分资金开始流出瑞士,也进一步刺激了瑞士资产管理行业出现分化。

3、新加坡模式

截至2014年末,新加坡资产管理规模为2.4万亿新元,年度增幅达到30%,保持了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加坡提出建设世界级金融中心的发展蓝图,具体包括资产管理/私人银行、债券市场、证券及衍生交易、外汇交易、银行业、保险业、个人金融等七项主要支柱。

新加坡政府在充分利用其港口城市,熟悉亚太地区情况,了解发达金融市场及方面优势基础上,应不断争取在亚洲公司对全球资产管理及国际公司对资产管理过程中,扮演重要的投资通道和中间人角色并逐步向亚洲资产管理中心迈进。

新加坡作为金融中心之所以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有:一是改变监管理念,改革监管体系。监管理念由“法无许可则为禁止”转变为在“审慎的基础上放松监管”,即由合规性监管转向风险监管,监管体制由之前的分业监管模式转向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二是进一步开放银行业。鼓励外资银行进入新加坡市场,促进本国银行业实施并购。三是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出台“新元国际化指引”,并发行政府长期债券,给债券市场提供完整的收益率曲线。四是进一步完善金融法律体系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是税收优惠政策和人才引进。

新加坡模式属于政府推动型,“金融立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美元离岸市场的发展机遇,成就了新加坡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美元离岸市场,也确立了新加坡在全球资产管理版图上的独特地位。

4、香港模式

2014年,香港资产管理业务持续发展,所管理的资产总规模达到12.8万亿港元,其中由香港本地金融机构管理的资产比例达到53.7%,香港已成为亚洲主要资产管理中心之一,并正致力于发展成为领先的国际资产管理中心。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公布的《基金管理活动调查》显示,香港的资产管理业务呈现整体向上的良好态势,巩固了香港离岸金融中心的地位。

推动香港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充分发挥窗口作用。香港在为内地和海外资金搭桥引路的同时,也巩固了其在渠道方面的竞争优势。二是注重金融创新。香港注重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投资者的需要,如对冲基金、房地产信托单位和欧盟可转让证券集合投资计划等。三是加强专业能力。在发展过程中,香港资产管理行业的营销能力和专业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为推动管理本地化奠定了扎实基础。近年来由香港本地金融机构管理的资产比例保持在50%以上。

四是香港优良的监管环境也助推了香港资产管理的迅速发展。

香港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属于市场主导型,在整个过程中体现了香港在制度上的明显优势。香港的全球自由经济体地位、低税率制度、健全规范的法律和会计制度,都大大加强了其对于区域内资产管理机构的吸引力。

各国资产管理发展策略比较

1、美国资产管理业的发展策略

在美国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机构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和基金等多类机构,其中共同基金、养老金、私人银行是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形式。

1)共同基金是美国资产管理的最主要方式。截至2014年末,美国共同基金的总规模达到16万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市场地位。共同基金是美国大众理财的主要工具之一,2014年末,美国共同基金中零售投资者的持有比例达89%,其中持有共同基金的长期资产的比例更是高达95%。发起共同基金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金融咨询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和经纪公司,其中金融咨询公司是最主要的中介机构。

2)优惠的税收政策使养老金计划成为受美国大众欢迎的理财储蓄工具。美国允许每个人都建立个人退休账户(IRA),IRA也逐步成为美国养老基金市场的主体。截至2014年末,美国IRA资产总规模达7.4万亿美元,其中共同基金是IRA资产的最主要管理者,管理的IRA资产规模为3.5万亿美元,而银行管理IRA资产的占比已由上世纪90年代高峰时期的41.7%滑落到6.8%左右。

3)美国私人理财业务范围较广。不仅包括针对高端客户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还包括针对普通客户的投资理财和保险等金融服务。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私人理财业务获得快速发展,利润率和盈利水平均远优于一般零售业务的表现,已成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领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发展策略上看,美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属于“产品推进型”:银行机构与证券、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对传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丰富理财产品和服务种类,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2、瑞士资产管理业的发展策略

瑞士的资产管理业务以银行机构为主渠道,除基金外,还提供债券、股权、另类投资等专业服务。

1).固定收益类产品。瑞士资产管理业务中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流动性管理,包括美元流动性管理、现金管理、美元短期债券基金等;二是组合投资产品,既包括全球范围内的政府债券、主权基金、短期债券组合投资,也包括区域内的单币种、多币种、多类别的组合投资;三是创新固定收益类产品,如结构性债券、新兴市场债券、数量型债务工具等。

2)股权投资。股权投资是瑞士资产管理业务的一个重要方向,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普通股票,瑞士的股票市场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规模上与债券市场相比较为有限,但普通股票(包括记名与不记名股票)仍然是瑞士资产管理业务在投资上的一个重要方向;二是股息权证、优先股和认股权证,股息权证及优先股的投资者拥有参与公司利润分配、资产清算的权利,但不具有表决权,不能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认股权证则主要指持有者拥有参与认购新股的权利;三是投资信托单位,指由银行或专门的信托公司设计发行一种共同基金类产品。

3)另类投资。另类投资指投资范围主要为除股票、债券和现金之外的金融和实物资产,如房地产基金或证券、证券化资产、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大宗商品、艺术品、基础设施等,另类投资的标的大多属非标准化的产品,在估值和流动性方面需要更高的专业判断和管理能力。

从发展策略上看,瑞士的资产管理行业属于“高端专业型”:主要的客户群体是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高端客户,一般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配置,而瑞士银行业悠久的历史和专业的服务是其资产管理业务迅速发展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3、新加坡资产管理业的发展策略

新加坡作为亚洲金融中心之一,近年来其资产管理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过去5年来其资产管理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新加坡资产管理中介机构为各大银行、资本市场服务营办商、财务咨询管理机构和保险公司等。

1)从资产配置的类别上看,股票是新加坡资产管理的最主要投资品种,2013、2014年分别占总资产规模的47%、50%。债券类资产因收益率较低而占比有所下滑,但仍然是资产配置的第二大类别,2013、2014年分别占总资产规模的23%和21%。另类投资与股票一样提供了相对较高的收益回报,投资占资产管理总规模的比例也有所上升,2013、2014年分别占总资产规模的14%和15%。集合投资计划是资产配置的第四大类别,2013、2014年分别占总资产规模的9%和10%。最后是现金类资产,2013、2014年分别占总资产规模的8%和4%。

2)从投资区域分布和资金来源上看,亚太地区仍然是最主要的投资目的地,占2014年资产管理总规模的68%,其中41%的资产投向了东盟(ASEAN)地区。欧洲是第二大投资区域,2014年欧洲投资占新加坡管理资产总规模的13%。北美地区与欧洲的投资占比相差不大,2014年北美投资占新加坡管理资产总规模的11%。资金来源方面,新加坡2014年管理的2.4万亿资产总额中,81%来自新加坡以外,较2013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其中54%来自亚太地区,19%来自欧洲,18%来自北美地区。

从发展策略上看,新加坡的资产管理行业属于“渠道优势型”:近年来,随着欧美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而持续放缓,亚洲地区经济表现强劲,新加坡作为亚太重要的港口城市和金融中心,自然成为投资亚洲市场的最优渠道。新加坡拥有超过200家银行机构,其中以外资银行机构为主,他们将所管理的资产投向亚太地区的股票和债券市场,是资产管理渠道的主要执行者。

4、香港资产管理业的发展策略

香港是亚洲主要的资产管理中心之一,多年来资产管理业务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1)从投资分布和资金来源上看,海外市场是香港资产管理的主要投资方向,2014年投向海外市场的资产达到10.2万亿港元,占资产管理总规模的80%。资金来源上,香港资产管理主要资金亦源自海外,2014年末来自非香港投资者的资产规模达到9.1万亿港元,占资产管理总规模的71.5%。

2)从资产管理业务的管理地区上看,在香港本地进行管理的资产占比一直保持在50%以上。2014年,在香港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6.9万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占总资产管理规模的53.7%。对于在香港管理的资产而言,主要投资地区为内地及香港,2014年上述两个市场占在港管理资产总额的51.1%;其他亚太地区(包括澳洲及新西兰)是第二大投资地区,占在港管理资产总额的15.4%;北美地区是第三大投资地区,占在港管理资产总额的13.9%;欧洲、日本也是在港管理资产的主要投资地区,占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6%和6%。

从发展策略上看,香港的资产管理行业亦属于“渠道优势型”:内地的改革开放为香港的资产管理业带来重大机遇,香港凭借其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领先地位,在内地资本市场与国际投资者之间扮演了重要的金融中介角色。随着沪港通、QFII、RQFII等创新政策的陆续出台,香港作为投资内地市场渠道的优势凸显,亚洲资产管理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愈来愈多在全球其他地方簿记销售的面向内地的资产管理产品,最终也需要在香港进行具体的投资管理。

对我国内地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启示

通过上面分析,无论是新加坡、香港、瑞士还是美国,都在资产管理业务模式上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在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策略方面,国外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策略可大致总结为“渠道优势型”、“产品推进型”和“高端专业型”三大类。从审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我国未来资产管理业发展的主力应为商业银行,在发展策略上可参考美国“产品推进型”和瑞士“高端专业型”。在充分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资产管理业务的稳健快速发展,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化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加强监管部门与资产管理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资产管理业务的快速发展大多以金融创新为重要突破口,而这又需要以较为宽松的外部监管环境为基础。未来,从推动我国资产管理业发展的长远角度看,建议进一步深化金融监管改革,加大对金融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建立符合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发展需要的金融监管体系。

第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应立足本土市场。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本土的资产管理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资产管理发展经验,立足本土出发积极拓展国内资产管理市场,以社保基金为切入点,研究探索通过银行、基金、证券等渠道,对社保基金实施更加灵活的资产管理策略,在确保社保基金长期保值增值的同时,深入挖掘我国资产管理市场的潜力。

第三,资产管理产品创新应符合实际需求。美国的资产管理产品创新层出不穷,这主要基于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目前,我国仍属于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初级资本市场,在产品风险管理和收益偏好等方面与美国存在显著差异,这就需要我们的资产管理主体在借鉴美国资产管理业务创新思路的同时,还应深入研究资本市场主体的需求与偏好,设计出符合我国资本市场需要和监管政策要求的理财产品。

第四,通过私人银行大力发展“高端专业型”资产管理业务。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针对高端人士的专项需求,如何在全球市场更加高效率地配置资产,获取与客户风险偏好相匹配的收益,将是未来私人银行领域核心竞争力的评判标准。随着国内资管牌照放开和市场发展,证券、基金等机构将利用其接近市场、机制灵活的优势争抢客户。相比之下,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更多体现在成熟的风险控制机制和广泛的海外网络机构上,这些也是其开展私人银行和高端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商业银行发展“高端专业型”资产管理业务的核心是加强投研能力的积累,同时完善海外网络建设,持续提高全球配置资产和市场咨询的效率和水平。

 

图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银行家杂志、《农村金融研究》、网络等,小毕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