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网

毕友网 > 金融 > 资产证券化 > 金融探索之资产证券化:银行介入资产证券化的模式和路径

金融探索之资产证券化:银行介入资产证券化的模式和路径

2016-08-20 21:09:31小毕 9941

  毕友一言:

  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金融探索之资产证券化:银行介入资产证券化的模式和路径

  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始于2005年国家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行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资产总额最大的机构群体,其在整个证券化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从卖方的视角来看,银行拥有巨额的表内资产,证券化潜力不可估量;从买方的视角来看,银行同样拥有天量的表内和表外资金,对证券化产品的配置和投资需求是巨大的,已然是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从中介的视角来看,银行客户群体广泛,庞大的客户群体蕴藏的证券化投融资需求无疑也是巨大的,银行以专业的证券化中介身份娴熟地撮合证券化的交易也极具价值。本文将从卖方、买方和中介三个视角出发,分析银行介入资产证券化的路径和模式。

  一、卖方视角:盘活存量的新途径

  (一)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动因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其开展存量资产证券化的动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提升经营绩效,二是进行资本管理。

  1.提升经营绩效

  在主流财务学中,用于衡量经营绩效的核心指标为权益报酬率(ROE)。根据杜邦公式,权益报酬率=销售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杠杆比例,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杠杆比例的提升都能提高ROE,从而提升经营绩效。对银行而言,将存量资产证券化,一方面,可以有效盘活表内资产,将传统的持有至到期资产加以盘活流转,如此也就提升了总资产周转率;另一方面,被证券化盘活的资产也增加了既定时间内加权可使用的资产数量,在权益投入不变的前提下,提升了杠杆比例。由此可见,资产证券化至少可从提升资产周转率和杠杆比例两方面提升经营绩效。此外,通过资产证券化也可以将表内风险进行转移和分散,对提升经营的稳定性也是有裨益。

  2.有效资本管理

  银行业作为高杠杆行业(若以监管要求的8%的资本充足率为底线,理论上可以达到的最大杠杆为12.5倍),杠杆愈高则监管和经营愈需审慎。为此,资本约束是监管的重点,资本管理也是银行自身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过高则影响资本效率,过低则加大风险暴露。资产证券化为有效资本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银行可根据风险资产头寸和风险资本余额的具体情况,同时结合经营形势和监管环境,通过资产证券化对资本充足率进行灵活动态管理,从而提升资本管理的效率。具体而言,当银行认为某项表内资产风险与收益不匹配,或者目前风险资本比较薄弱,那么则可以通过证券化对资产进行出表处理,从而对风险资本形成一定的释放。

  (二)银行系资产证券化的种类

  从基础资产类型看,银行表内的资产证券化可以分为传统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证券化以及非标资产证券化三大类。

  1.传统信贷资产证券化

  信贷资产证券化指的是银行系资产证券化开始于传统的表内信贷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于2005年在我国开展试点,后因金融危机一度停滞,2012年试点重启,2014年银监会发布《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登记工作流程的通知》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由“审批制”改为业务“备案制”,不再针对证券化产品发行进行逐笔审批,并取消额度限制,标志着信贷资产证券化进入常态化发展。

  根据《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的定义,信贷资产证券化指的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以该财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结构性融资活动。一笔标准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通常涉及发起机构、受托机构、贷款服务机构、资金保管机构、证券登记托管机构、资信评级机构、信用增级机构、承销机构以及其他为证券化交易提供服务的机构和资产支持证券投资机构。以2013年工商银行发起、中海信托发行的2013年工元一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为例,总发行规模35.92亿元,其中优先AAA档30.4亿元,优先AA档1.70亿元,次级档3.82亿元,工商银行是发起机构(委托人),中海信托是发起人(受托机构),建设银行是资金保管机构,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是联席主承销商。

  图1:13工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交易结构图

  资料来源:工元2013年第一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说明书

  信贷资产证券化经历了从试点起步到常态开展的过程,发起机构、发行规模都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全年发行总额71.94亿元,发起机构2家;2015年全年发行总量达到4075.24亿元,发起机构家数增长到62家。

  图2:2005-2015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情况

  资料来源:Wind

  2.不良资产证券化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以不良资产(主要是不良贷款)为基础资产,以此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基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过程。相对于传统正常类信贷资产证券化而言,监管层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态度更为审慎,发展步伐也相对较慢。随着相关制度建设的推进、经验的积累以及市场的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和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将迎来新的发展。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6年“两会”期

  间明确表示“十三五”期间将加大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推动力度来提升银行资产质量。

  我国首批不良资产证券化为2006年12月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信元2006年第一期重整资产支持证券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东元2006年第一期重整资产支持证券。建设银行2008年1月发行的建元2008年第一期重整资产支持证券为我国首单商业银行发行的不良

  资产证券化产品。随后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长时间中断,2016年5月中国银行发行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和招商银行发行和萃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标志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重启。截止到2016年5月底,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累计发行总量为139.49亿元,其中商业银行发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仅为32.99亿元。2016年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余额为1.4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5%,在经济下行和政策松绑的背景下,不良资产处置是商业银行的常态化工作,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空间广阔。

  图3:2005年以来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比例

  资料来源:Wind

  以中国银行2016年发行的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为例,不良资产包未偿付本息余额总额为12.54亿元,涉及贷款笔数72笔,均为次级类贷款,以此为基础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共计金额3.01亿元,综合折扣率为二四折,其中优先AAA档发行金额2.35亿元,次级档发行金额0.66亿元。

  图4:2016年中誉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交易结构图

  资料来源:中誉2016年第一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说明书

  3.非标资产证券化

  银行非标资产证券化是指以银行以其表内持有的非标资产作为基础资产,以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信托计划/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作为特殊目的载体(SPV)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或类资产支持证券的金融活动。银行表内拥有大量的以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等金融计划形式存在的非标资产,此类资产通常计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应收款项类投资等科目。出于资本节约和监管合规的考虑,银行表内的非标转标动力很强,在提高资产流动性的同时能够有效分散风险,同时能够获得非标资产端和转标后资产端之间的套利收益,因此潜力很大。

  银行表内非标资产证券化一个典型案例是长治银行于2015年将其持有的中信信托-美兰机场单一信托收益权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证券化挂牌转让。发行总金额为12亿元,其中优先级总共10档,共计金额11亿元,次级档1亿元。通过证券化转让,长治银行持有的表内非标信托受益权得以释放,提前收回12亿元货币资金。

  图5:2015年美兰机场信托受益权资产支持证券交易结构图

  资料来源:2015年美兰机场信托受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说明书

  二、买方视角:资产配置的新领域

  (一)银行资金是资产证券化产品配置的主力军

  在试点起步阶段,资产证券化产品以金融机构之间互持为主,随着政策放开带来资产证券化的迅速扩容,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投资已转变为基于价值分析的真实配置,投资者结构日益丰富,很多机构已配置专门的岗位和人员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专业性筛选和投资。

  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托管量来看,根据上清所的统计,截至2015年底,商业银行、非法人机构、非法人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非金融机构法人持有信贷资产占全市场存量比例分别为55.26%、27.08%、7.28%、6.16%、4.22%,可见,商业银行持有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比例最大。

  图6:2015年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者结构

  资料来源:Wind

  (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配置价值逐渐凸显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收益率与同评级同期限的债券相比具有一定的溢价,当然这也同时伴随着相对较弱的流动性水平。由于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出于监管的要求以及培育市场以吸引投资者的需要,资产证券化产品往往呈现出低风险、高收益的特征。2016年年初至2016年5月25日,中债1年期3A资产支持证券平均到期收益率3.3334%,中债3A1年期3A企业债平均到期收益率2.8494%,1年期3A评级资产支持证券到期收益率较企业债到期收益率平均高出48BP,在“资产荒”背景下,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配置价值更加凸显。

  图7:2016年以来1年期3A评级资产支持证券和企业债到期收益率

  资料来源:Wind

  三、中介视角:综合经营的新抓手

  (一)庞大的客户群体蕴含着巨大的证券化潜力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已经有十余年,这十余年间,在市场与政策的双重推动下,资产证券化已经从试点变为常态,在企业及社会融资渠道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利用资产证券化进行直接融资呈爆发式增长,可以预计,资产证券化在今后将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将在套利型交易的推动下衍生出更加纷繁多样的证券化交易。

  图8:2005年以来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发行情况

  资料来源:Wind

  对银行而言,银行是支持我国实体经济的支柱型金融机构,2015年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总规模中占比73.1%,可见银行服务的客户群体之广,为各金融机构之最。在社会融资方式直接化的趋势下,从中介服务商的角度来看,可供银行开发及整合的资产证券化潜力无疑是巨大的。

  图9:2005年以来人民币贷款规模及新增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比例

  资料来源:Wind

  (二)银行深度介入资产证券化产业链综合效益明显

  在整个资产证券化产业链中,企业的融资需求以及基础资产是产业链的源头,银行凭借其庞大的客户群体储备了大量的证券化资源。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银行作为原始权益人,固然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提升了资本使用效率和资产周转速度,有利于综合经营目标的达成。在企业资产证券化中,银行可充分发挥自身的客户群体优势、销售网络优势、资本实力优势和行业积累优势深度介入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和融智”过程当中,力争在企业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内外联动、整体布局获取综合收益。

  图10:2015年债券总承销金额排名前十的金融机构

  资料来源:Wind

  在企业债性融资市场当中,银行在承销金融债、短融、中票、PPN、企业债等债务融品种中已经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银行充分发挥“债贷联动”的优势已成功介入债券承销市场。2015年债券总承销额排名前十位均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市场份额为52.01%。但目前在企业资产证券化过程当中,项目主导方多为证券公司或基金子公司,银行的身影比较少见。2015年资产支持证券承销前额排名前十位的金融机构当中有九家是证券公司,仅有一家为银行,和债券总承销额前十排名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直至2015年8月,首单由银行主导的企业资产证券化项目“宁波兴光燃气合同债权1号资产支持证券”才在交易所成功发行,发行规模达到52.5亿元,远远高于企业ABS的平均发行规模,充分显示了银行介入企业ABS的综合优势。随着银行对企业资产证券化重视程度的增加,银行充分发挥资本中介、信息中介、货币中介等职能,其主导的企业ABS项目将大幅增加,银行在企业资产证券化产业链中获取的包括中间业务收入、财务顾问收入、专业技术提升、品牌价值推广、业务经营转型等在内的综合效益将愈发明显。

  图11:2015年资产支持证券总承销金额排名前十的金融机构

  资料来源:Wind

  图文来源:城商行研究、网络等,小毕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