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网

毕友网 > 分享 > 推荐 > 王文学推荐:价值观胜过商业模式

价值观胜过商业模式

2014-07-10 18:17:11王文学 10254


   【毕友导读】:本文由四川大学1999级MBA、行销通医药大健康电商平台执行董事兼CEO王文学推荐。这是一个普遍急功近利的时代:创业者通常产生创业冲动的缘由是突然找到一片巨大的“市场”可以大赚一笔;VC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通常最感兴趣的是问创业者:你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是什么?但其实,在变化如此快速的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和被颠覆,而利润的背后是人,价值观是支撑企业获得更持久发展的要素。

   今天,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比以往的任何时代变化都要快,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的商业模式总是在不断的被颠覆,唯有商业模式背后的价值观保持相对稳定。

   往往正是这些价值观支撑着创业者去不断调整他们的商业模式,以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比这个企业商业模式的生命力更持久,力量也更强大。

   一个典型的MBA毕业生在听到一个创业计划的时候,问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你的商业模式如何?”接着,他会用在商学院学到的一些战略模型、营销模型和财务模型把这个“商业模型”分析一通,至于这个商业模型背后的价值观和创业激情往往是被忽视的。

   这是一种典型的商学院思维,大多数职业经理人也是这么做的。但这一套办法并非总是奏效,特别是对于那些创造了一个新兴市场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这也从某种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最具创新性的公司——比如英特尔、微软、苹果、西南航空、耐克和星巴克——的创始人或CEO都不是MBA毕业生。他们通常都是创造案例而不是学习案例的人,他们的“商业模式”都是事后总结而不是事先规划出来的。

   当28岁的霍华德·舒尔茨第一次走进星巴克位于西雅图的店面时,吸引他的是星巴克咖啡豆的香气。当时的星巴克拥有四家店面,老板是因为喜欢咖啡才做这笔生意的。他们宣称要提供美国最好的咖啡豆,赚不赚钱倒是次要的,而且当时星巴克并不卖咖啡饮品。

   如果舒尔茨当时刚从商学院毕业的话,他大概不会放弃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去星巴克工作的。依照商学院的传统思维来看,星巴克当时的“商业模式”并不吸引人。吸引他的是星巴克创始人的核心价值观和发自内心的热情,而他希望把这种价值观传达给别人。

   因为价值观,舒尔茨来到星巴克出任市场主管工作;因为价值观,舒尔茨离开了星巴克自立门户,几年后将星巴克收购;因为价值观,舒尔茨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代表生活方式的咖啡文化;因为价值观,星巴克成长为一个既“可敬”又“可爱”的品牌。

   在舒尔茨的自传《将心注入》中,他还描写了许许多多星巴克发展中的故事。看完了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星巴克的“商业模式”,而是在商业背后那些活生生的人,他们满怀热情,追求梦想,敢于尝试一些未知的事情,坚持核心价值观,从而成就了一个品牌。

   对舒尔茨的直接感受则来自于他本月初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一次演讲。在那次演讲中,他讲了他小时候父亲因为受伤而失去福利保障的例子,讲到他在星巴克开创了每一个雇员都拥有公司股份的先例。星巴克的很多商业模式都在他个人的价值观中找到了答案。

   那次演讲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因为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而且是一个让人尊敬的人,他个人的魅力甚至是星巴克品牌魅力的一部分。星巴克的故事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些关注个人的企业不仅会让人更加喜欢它,在财务上也可以是完全成功的。

   “鞋子是真实的,而利润只是一个结果。”德鲁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非常看重股东权益的今天,这一点值得所有企业深思——“利润”背后是“鞋子”,而“鞋子”背后则是“人”。这些人心怀梦想,坚持某种价值观,这是所有成功品牌背后隐秘的力量。

   在《将心注入》这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如果你根据空气动力学来研究蝴蝶,它不可能会飞起来。这是因为蝴蝶不懂这个道理,所以它飞起来了。”这句话对于热衷于研究商业逻辑的人同样具有启发意义——很多事情是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计划和分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