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网

毕友网 > 人物 > 风采 > “创业潮涌,守志驭心”|《成都政协》杂志专访毕友

“创业潮涌,守志驭心”|《成都政协》杂志专访毕友

2019-09-02 14:39:19小毕 366935

“学习、融入、发声”是郑海峰对于政协委员这个身份的理解和感悟。在参与政协的这两年里,郑海峰多次作为代表提问和建言,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为创业者发声。他说:“我要代表创业者群体问一些问题,因为这个群体需要政府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近日,《成都政协》杂志专访了毕友创始人郑海峰,就成都的创新创业情况、资本生态和独角兽企业的培育、营商环境建设、创立毕友的情怀和初心、以及毕友“百鲲”体系的持续进化等做了详细采访,并以“创业潮涌,守志驭心”为题发布。

8B08AEB1-93C4-463a-B2C6-7AC046F59401.png

以下是专访内容:

强劲的创业创新浪潮正席卷蓉城,而创业良性生态圈的形成,需要厘清并充分整合来自各方的资源与力量,更需要汇聚创业者的群体智慧。

在成都市政协委员,毕友网创始人、四川创星谷创业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CEO郑海峰看来,成功的要素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幻不断演化,总结再到位的经验也有失效的可能,创业的过程中充满了责任与商业智慧,考究的是商业触觉与管理能力,成功的创业者必然拥有创意与独到技能,积极拥抱传统的人脉关系网络且引为助力;机遇不容轻易错过,热钱终会散去,风口终将转移,谙熟生存与发展之道的创业者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从而跨越发展历程中的每一个关键时刻,而秉持“汇聚友情,助力成长”理念的毕友网以及由毕友网、毕友商学院、毕友创星谷形成的三位一体社会化创业服务平台于此间所着力的是:服务和陪跑创业者,让创业者不再孤单。

毕生朋友缘何相聚

在旁人看来,毕友网其名寓意简洁,“毕生的朋友”宛如清泉,悄然润泽众多为事业努力打拼的人们的心境。这个闻名创投圈的互联网平台实则缘起郑海峰的一段求学经历,并经历了数次定位上的演进,“最初意指毕业的朋友,然后是一生的朋友,由一群一起毕业的朋友/校友,再提升到毕生的朋友,尤其是创业者毕生的朋友,涵义更广,情怀更深,也更有指向性。”

彼时,郑海峰在四川大学攻读MBA,同学多是各领域的翘楚,各种创新点子不断裂变产生,各种创业念想亦被提出进而拓展实现,这让2007年即从国企离职后连续创业有成,长期从事互联网领域研究与实践工作、先后创立并运营过多家互联网平台的郑海峰萌生了将怀有创业愿景者聚拢起来,抱团互助前行的想法,“大家想法挺多的,有人也去作了相应的尝试,但折戟而归的时候较多,这和当时的创业环境、背景有一定关系,那时候更偏关系、资源驱动,技术和资本的助力太少了。”力图有所改变的毕友网雏形由此诞生,“每个人的资源有限,但集结起来事情就会有所变化。创业者的群体需要彼此交流。”

由创业故事会起始,效果并未立马显现,但参与者都觉得很有意义,各种沙龙、项目研讨会、小型路演等大大小小的活动延续至今,而且,毕友网创设以来前三年的300多场活动完全是公益性,让人讶异进而欣然点赞,“这可以让所做的事情更加纯粹,为此我们甚至拒绝了一些地产企业的赞助支持。”全身心投入其中的郑海峰并未想将毕友网按照惯常的协会、校友会、层级与圈子来打造,如果说非要按层级来划分,那也是志愿者和导师的差别,“这不是一家企业或一桩生意,毕友网的基因依然和原有初衷相符,那就是助力创业者成长,所有的活动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其中,每隔双月即有一次一天半的社区日活动,尤以真诚的分享与独到的仪式感备受新老成员的欢迎,“毕友本来就是一群人,而不止于一个平台或是孵化器,我们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很简单的六个字——‘三真’‘三有’‘三利’。”

在郑海峰眼里,寥寥几个字却是道尽了毕友可以汇拢那么多志同道合者的关键原因,“追求‘三真’,心真诚、学真知、做真人;做到‘三有’,服务所有人、学习所有人、支持所有人;实现‘三利’,利己而活、利他而久、利众而强。”这便是毕友网创设7年来的成效所在,尽管从商业回报角度来说所得不多,但却“实现了社会或者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所聚拢的这样一群人就是收获,总要有一些更勇敢的人去做一些更有挑战性的事情。”

持续进化的“百鲲”

世事繁杂,终究需以成果来验证理念能否得以继续推行。其实,毕友网的成绩不可谓不惊人,自2012年创立以来,累计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800余场,覆盖10万创业者及投资人,服务过3000家创业项目,成功推动数十家双创企业获得融资,项目估值累计超过120亿元,覆盖20余个行业领域,一个集“创业媒体、创新教育、创星资本、创业智库”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已然成长起来,成都最大的创投社群实至名归。

“毕友网处于一个持续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服务体系经不断雕琢以进一步提升。创业者都是一群有温度有能量的人,对于他们,我们应该把短期的利益放下,更加关注长期的发展,创业如同煲汤,不是炒回锅肉,不能用快炒的方式煲汤,要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力。”郑海峰明晰,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建共享共创平台的打造与运转说易行难,需长期倾力,且宜把“小目标”放得更长远。

2014年,毕友网所发起的“创星计划”及后续升级版的“百鲲计划”,其意图用5至10年的时间,发现和陪跑100家未来独角兽,即是对创业者群体的助力提速增质,并在2018年联合一线资本落地成立全球资本服务中心及百鲲系列股权投资基金,致力于打造新经济创投平台,“希望能够让有潜力的创业者真正成长起来,发展为独角兽企业,将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充分释放,它们取得更大的成功也证明我们的价值正得以量化、落实。”

数字只为愿景的表象表达,郑海峰视“百鲲计划”为一个梯度,将有潜力的融资企业“聚起来、走出去、引进来”的九字方略又细化为“种子计划”与“加速计划”,企业按此梯度划分后配置两个基金,于前端、后端分别予以助力。面对成都缺乏头部企业与资本生态缺失,以及本地投资机构相对沉寂的现况,郑海峰的想法是由毕友网发布成都独角兽的梯度榜单,充分梳理后助推企业与资本的连接,“给企业赋能需要真正能解决问题,能够改变企业,让它们真正长大,我们的策略是让一批企业长大,然后再更好地雨露均沾,整个赋能体系将自然起到引流、带动作用。”郑海峰理想中“百鲲计划”的施行,“还需一点点的落地,找到那些成都的好企业,把它们推出去,从而成长起来。”

滋兰树蕙的蓉城优势

于成都求学并工作、生活至今,郑海峰已视这座古城为第二故乡,有着深深的归属感,他看到了从千年历史到千亿产业,成都厚实、包容的文化氛围让在这里生存、发展的企业及创业者群体时刻感受到友好与热情。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配套完备的科教创新能力、宜居宜业的城市性格都是成都的优势所在。近年来,成都既备受不少大型跨国公司青睐,也让众多初创企业如鱼得水,成都力图将保障生活品质、发展经济和尊重环境很好地协调起来,并竭力保持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滋兰树蕙,激情落地生根,成都有着自己的发展建设优势,亦有亟待解决的问题与短板,这亦成为郑海峰作为政协委员履职时的重要关注点。

2018年,甫一成为政协委员,郑海峰的感触就是,“进入了一个大家庭,先学习,再融入,进而发声。”2018年、2019年的两次年初大会,他都作为代表提问,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为创业者群体问一些问题”,因为“这个群体需要政府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2018年,郑海峰关注的是“双一流”成果转化,这是拥有众多重点高校、教育资源丰沛的成都的优势之一;2019年,郑海峰参加的专题调研多倾向于新经济领域,并为此撰写提案。其实,他的提案多聚焦在企业成长、资本生态、独角兽企业培育等方面,紧随成都经济发展趋势,直指其间问题所在。“应该正视企业的正常流动,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所需要素将随之改变,即不可能在同一个地域得到满足,此时就必然作出一些战略上的调整。从创业者的角度而言,他对一座城市若有感情,总会在适宜的阶段将企业落点在这座城市,企业的发展愿景不会限于一城一地。此外,政府释放的信号很重要,好比插旗,一旦立旗之后自然有大量创业者和企业随之明晰方向,进而为之聚力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新经济企业的发展要素、人才和资金,成都都有不少大动作,当然,落实在具体层面时,还需不断完善和下沉,细节可能不会一次到位,但必有的修正是应及时推行的。”

郑海峰所关注的另一重点在于投资机构营商环境的打造,“投资机构愿不愿意来,愿意投的钱多钱少,是否设立分支机构,是否设立城市级基金?为何知名投资机构来了又走?这些同样是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所需厘清并重视的问题,中间有很多细节需要逐一解决。资金和人才的双向推行好了,成都新经济发展的前景将更可期待。”

多年与创业者群体相拥相伴,郑海峰感触良多:所得确实不少,所失皆有因由,理解创新且有足够耐心的企业才有可能实现理想和面包的双赢;若要跻身“剩”者为王的赢家队列,需看清商业大背景,对自己所做之事了如指掌,同时不管内心如何汹涌澎湃,行事终得澄明清醒!(文 李无锋)

转自:成都市政协

http://www.cdcppcc.gov.cn/show-1037-1100322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