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网

毕友网 > 产业 > 军民融合 > 产业探索之军民融合:我国军工行业发展情况及军民融合背景

产业探索之军民融合:我国军工行业发展情况及军民融合背景

2017-06-12 16:31:15小毕 46364

产业探索之军民融合:我国军工行业发展情况及军民融合背景

一、关于军工行业基本情况

军工行业是国家安全的支柱,承担国防科研生产任务,为国家武装力量提供各种武器装备研制。目前军工行业的基本分类主要有:核工业、航空工业、航天工业、船舶工业、兵器工业五个类别。

(一)核工业

从事核燃料研究、生产、加工,核能开发利用,核武器研制、生产的军民结合型工业。

主要产品:核原料、核燃料、核动力装置、核武器(包括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核电力、应用核技术等。

涉及领域:地质勘探、采矿、冶金、化工、电力、机械制造、建筑、电机和精密仪表等工业部门和物理、化学、电子学、半导体、计算技术、自动控制、材料学、传热学、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领域。一个国家的核工业发展水平,能集中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整个工业基础和科学技术水平。

核工业战略地位和意义:

1.核工业能利用核能使之转变为电能、热能和机械动力,与有机燃料相比,核燃料具有异常高的热值,单位质量核燃料产生的热量为有机燃料的2.8兆倍。

2.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多种放射性同位素产品、同位素仪器仪表以及辐射技术等核技术,在辐射加工、食品保鲜、辐射育种、灭菌消毒、医疗诊断、示踪探测、分析测量和科技生产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核工业的发展需要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电子等工业的支持,从而也促进了它们的发展。

(二)航天工业

从事研制与生产航天器、航天运载器及其所载设备和地面保障设备的工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军民结合型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主要产品:包括火箭发动机生产、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空对空和地对空导弹、卫星发射、载人航天器等。

涉及领域:电子、计算机、冶金、材料、机械、特种工艺、低温与真空技术、测试、控制、测控、气象、船舶、生物、农业等。

航天工业战略地位和意义:

1.航天工业是综合国力的象征,两弹一星促进了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航天部门在电子工业系统建设了相当规模的外测、测控、电子元器件等专门研究机构,集中了一批专业人才,推动电子技术水平的提高。

2.航天工业带动了中国许多行业的科研发展,特别是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航天部向有关部门辐射出4800多项科研、试制和生产项目,有关协作单位研制开发了395种新材料。我国开发的1100余种新材料中,约80%是因航天需求而诞生的。

3.航天工业引导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向高层次转化。航天工业是军民结合的重要领域,研究所、企业、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业务联系,优化产业结构。

(三)航空工业

航空工业是研制、生产和修理航空器的军民结合型工业。通常包括航空飞行器、动力装置、机载设备、机载武器等多种产品制造和修理行业。

主要产品:固定翼飞机、旋转翼飞机、偏转翼飞机、地面效应飞行器、飞艇、气球、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机载武器、地面保障设备等。

涉及领域:冶金化工、先进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金融服务等。

航空工业战略地位和意义:

1.航空工业是建设独立自主巩固国防的重要基础。现代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航空武器装备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世界军事大国把航空武器的发展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美国的国防预算中,1/3以上的投资是用于飞机项目的。

2.航空工业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历史表明,先进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冶金、化工、材料、电子和机械加工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从而在技术层面上提升了国民经济。

3.航空技术用途广泛。航空高技术可以转移应用于广阔的非航空领域,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60%的新技术源于航空工业。

(四)船舶工业

船舶工业,亦称“造船工业”或“造船业”,是承担各种军民用舰船及其他浮动工具的设计、建造、维修和试验及其配套设备生产的重工业。

主要产品: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机和舰群、各类军、民用水面舰船、水下舰艇。

涉及领域:钢铁、石化、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

船舶工业战略地位和意义:

1.船舶工业为下游各产业部门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一方面为海军建设提供全套现代化舰船装备,另一方面又为国民经济中的水运交通、能源运输、水产渔业和海洋开发等提供必需的物质手段,在确保国家的国防安全和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海洋开发业等重要国民经济部门的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2.船舶工业通过军转民和发展非船产品,可为国民经济其他各方面的需要提供服务;通过出口船舶和各种机电产品,可为国家创收外汇并为我国外贸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对钢铁、机械、电子、化工等上游产业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3.船舶工业的发展对其周围地区产生的经济影响,包括由于工人区形成而对地区交通、建筑、商业的需求,以及对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五)兵器工业

现代常规兵器包括坦克、装甲战斗车辆、枪械、火炮、火箭、战术导弹、弹药、爆破器材和工程器材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兵器工业又分成坦克、枪械、火炮、弹药、火药与炸药和战术导弹等行业。

主要产品:坦克装甲车辆、火炮、火箭炮、火箭弹、导弹、炮弹、枪弹、炸弹、航空炸弹、深水炸弹、引信、火工品、火炸药、推进剂、战斗部、火控指挥设备、单兵武器、夜视器材等。

涉及领域:电子信息、冶金、化工、电力、机械、精密仪表等。

二、军工行业发展情况

(一)我国军工产业的产品分类

军事工业的产品一方面按其用途即是否用于军事目的分为军品和民品两部分产品,另一方面又根据产品的特性、功能分为基本产品、配套产品和辅助产品。

图:军工产业产品分类列表

1.png

(二)我国军工产业供应体系

目前,中国军工产业的供应体系分为装备与配套生产、武器供应和采购三个层次。

◆ 装备与配套:主要为社会企业,民营获证单位占已发证单位的比为超过40%,主要从事军品的基础零部件制造和原材料供应等。

◆ 武器供应:国资委和国防科工局旗下的十大军工集团及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军品设计、零部件生产和总装,同时各大军工集团都有相当数量的民品业务。

◆ 装备采购:政府是军工产品的唯一需求方,总装备部及下属的海陆空和二炮装备部负责武器装备的采购。

图:军工产业供应体系示意图

2.png

(三)中国军工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据《2014-2018年中国军工产业深度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显示:建国以来,中国的军工行业大体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总体上看,近20年中国军工行业发生了以下两个重大变化:

◆ 军工行业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军工企业转向民品生产。

◆ 军工企业结构和经营模式调整,由过去的封闭转向开放,部分军工企业甚至上市经营。

图:中国军工行业历史沿革

4.png

(四)中国军工行业产业格局

中国军工行业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的产业格局。这种产业体系突出了主营业务,强化了军品基业,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形成了整体上的优化。

◆ 小核心:将重大项目的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等研制生产能力,作为军工高科技企业集团发展的主体,形成“小核心”。

◆ 大协作:一般配套和加工能力要立足全社会布局,形成基于国民经济基础的“大协作”。

◆ 寓军于民:一方面,原有军工体系中的非系统级生产企业将通过集团公司资产运作平台陆续进入资本市场,并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具有技术优势的一些民营企业也将逐步进入配套产品供应商的行列。

三、军民融合是可持续国防工业的必经之路

一直以来我国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机制较为封闭,军品供应和应用体系开放程度较低,而波音等国际军工巨头均大力发展民用业务。国际典型的军工公司2012年的军品收入比例均低于30%。据统计美军的军用技术中有超过90%是军民两用技术,真正的专有技术还不到10%。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军工集团的产业经济结构中,军品产值占1/3,军工高技术产业(含四民)产值占1/3,其他民品产值占1/3。另外,民参军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扩大。从准入数量来看,有2054家单位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单位,非公有制企业717家(一类许可50家);其中军工单位占1/3,民口企业占1/3,民营企业占1/3,其中民营企业增长趋势明显。从军品产值来看,2009-2013年,民口单位(含民营)军品产值占比从11.6%提高到13.4%,增速比军工集团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

在我国经济弱势的背景下,军民融合下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可成为稳增长的法宝。近几年国防工业的增速一直高于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在稳增长和调结构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军工民品价值的提升,电子信息类产品、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板块持续走高,民品产值在14年一季度拉动总产值增长10.7个百分点。未来随着军工高技术产业的民用市场打开,拉动效应将更加明显,军民融合下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我国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就包含航空装备、卫星、军工材料、军工信息安全等军工细分产业,将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另外,全国多个省市成立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在产业政策支持下,军民融合将加速,军转民推进效率提升,同时也为优势民企带来更多机会。另外,事业单位改制的进行使得军工重组涉入深水,将为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扫清障碍。

来源:安信证券、中国产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