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网

毕友网 > 金融 > 农村金融 > 金融探索之农村金融:“三农”金融的创新模式之公益模式

金融探索之农村金融:“三农”金融的创新模式之公益模式

2017-02-24 10:58:32小毕 9592

毕友一言:

借我一个暮年,借我碎片,借我瞻前与顾后,借我执拗如少年。

金融探索之农村金融:“三农”金融的创新模式之公益模式

以公益模式助力“三农”,在我国原有的农村金融实践框架里已有相关的案例。例如,Visa公司于2016年宣布与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在中国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共建“中国普惠金融教育———金惠工程国际示范区”,并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内蒙古试点推广移动互联网金融教育项目,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更早的时候,1993年,杜晓山主导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通过与河北易县领导协调,在易县进行农村“小额信贷”试验。当时它是离北京最近的国家级贫困县。课题组通过与易县政府协商项目具体事宜,成立了扶贫社,并确立了具体章程,如规定了资金使用程序,将小额贷款的利率定为8%。接着,扶贫社以社团组织完成了注册,并在西陵镇五道河村成立了第一个中心。

而将互联网金融与公益“三农”模式结合起来的宜信集团旗下的宜农贷,由宜信集团于2009年推出,其主要模式是通过宜农贷平台,有爱心的出借人可以直接、一对一地将富余资金出借给那些远在贫困地区需要贷款资金支持的农村借款人。由于公益模式在中国推广的难度,宜信的这种公益模式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其2013年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累计资助农户9708户,累计出借5800万元以帮助农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经统计,其中27%用于种植,32%进行养殖,38%进行商业经营,3%用于其他生产模式。2014~2015年,宜农贷发展速度有所加快,到2015年底,宜农贷出借金额超过1.35亿元,帮助23个贫困地区的15000余户贫困家庭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有14万多名爱心出借人加入宜农贷公益助农队伍。

为了解决公益模式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宜农贷项目的运营模式是宜农贷平台与农村小额信贷机构(MFI)对接,目前已有14家优秀的MFI成为平台的合作机构。机构向宜农贷平台提供受助农户信息,宜农贷平台通过机构向农户提供爱心借款。通过双方合作,实现风险最低化和资金利用率最大化。同时,宜农贷坚持对合作小额信贷机构进行严格考察,并采用国际通行的“五户联保”风险防范机制。我们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宜农贷的公益模式将转向基于线下风控的商业模式,其特色将慢慢退化。

来源:《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