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友网

毕友网 > 分享 > 转载 > 融资 > 苏州聚维元创生物完成Pre-A轮融,秸秆碳源开启高值生物产品转化之路

苏州聚维元创生物完成Pre-A轮融,秸秆碳源开启高值生物产品转化之路

2021-08-06 17:07:43小毕 19384

8月6日消息,苏州聚维元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创生物)完成Pre-A 轮融资,投资方为凯泰资本和绿叶投资。

聚创生物创始人张天元在接受生辉采访中透露,预计年内开启 A 轮融资。随着产业线的建设以及相关合作方的合作关系推进,下半年会确定一些战略合作。

绿叶投资合伙人葛勇表示:“聚创生物自营产线与合作产线投产后5年内的秸秆资源化处理量相当于通过减少秸秆焚烧避免了 17.6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通过秸秆资源化利用产生的工业发酵碳源,相较于粮食基碳源,相当于 5 年内减少种植中产生的 19.1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总计,聚创生物在 5 年内将减少 36.7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相当于 18.4 万吨煤碳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其碳减排效益显著。”

目前,秸秆是我国最大的农业废弃物,年产量近十亿吨。秸秆的纤维主体是葡萄糖聚合物,理论上有着巨大的发酵潜力。但目前秸秆只可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等低价值生物产品,市场上缺少有经济效益的高价值转化工艺。
基于此,张天元想到了用秸秆作为原料生产营养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等生物产品。

张天元是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博士,2018年,他创办了聚创生物并担任 CEO,同时他还是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研发团队负责人。2014 年,张天元在MIT生物系从事博士研究期间开始接触合成生物学领域。在MIT 的经历,让张天元意识到,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产业将是一个很大的方向,未来将会出现更多产能大增的产品。

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在于前端的碳源供给。粮食是目前最常用的生物合成原料,成本较高,且不宜被大量消耗于非食用用途。所以张天元将目光放到了秸秆上,他认为秸秆是一种低成本且稳定的碳源供给来源。

在美国学习的时候,张天元在秸秆纤维提取、酶解糖化以及生物适应性方面做了很多技术以及工程上的探索。回国以后,基于国内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产业基础,他产生了将国内的产业与美国先进的生物技术结合起来的想法。 

张天元认为,打通可持续的碳源渠道对生物合成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作用。以秸秆为原料的技术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秸秆进行预处理并提取其纤维,再以纤维为原料来制备高品质的糖源;第二部分是将糖源适配于不同种生物产品,从而形成产品的体系和门类。

聚创生物的首款产品是营养微藻,其在水产领域用于营养的添加和补给。营养微藻应用场景广阔:在食品工业、动物饲料、生态修复、光合固碳能力等领域都大有可为。此外,聚创的系统可以适配其它产品,如功能微生物、生物化工原料和可降解塑料等,为大宗生物产品生产项目提供非粮碳源解决方案。 

相比于传统的粮食原料,聚创生物的秸秆糖源营养更丰富,更加适合对微生物进行培养,避免了粮食安全问题并且成本更低。“我们对一些糖源利用的关键性代谢通路进行了设计,在胡萝卜素和不饱和脂肪酸方面,我们也在构建自己的代谢合成体系,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产品”,张天元表示。

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碳源的重要性可能会逐步得到重视。秸秆作为一种量大面广的原料,其所制备的葡萄糖源品质可以在工业上达到规格性的统一,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能够广泛适应常见微生物的代谢通路。总资源量级是我国原油进口量的近两倍,足以支撑生物合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案。

聚创生物主要专注于营养产品。张天元认为,相对于传统的提取工艺而言,以合成生物学方式来生产营养产品是将来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的必由之路。

聚创生物已落地山东和江苏,首条规模化生产线正在建设当中,研发基地已建设完毕。预计2021底投产,一期工程预计每年利用秸秆3500吨,产出生物质产品大概每年 400 吨,二期工程秸秆年利用量提升至万吨以上水平。